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64 佈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64 佈局 (3 / 4)

“我已下令,三五日內,待清剿濟南周邊的韃子殘部畢,便就將傅友德、郭從龍諸將調回,為我守衛益都的爪牙。”

“計劃放在益都的部隊,又分為兩個大的組成部分。

“一個部分是步卒,一萬五千人上下,是原本就有的益都地方戍衛軍。此外,又還有調來的許人部,一千人。總計一萬六千餘人。這個部分,主要是用來守衛益都的自身安全。益都雖為大城,但不在前線。用一萬六千人來守城,應該是足夠使用了。”

鄧舍表示同意,說道:“這一萬六千人,是守衛益都的中堅力量。非到萬不得已,我絕不會動用。”

“另個一部分則都是騎兵。又分為兩個系統。

“一個是度遼軍,海東五衙中唯一的騎兵部隊。”

也即為胡忠、王國毅所在的部隊。雖然說其軍中皆是為騎兵。但是因為,一來,蒙元在遼東、高麗都設定的有牧場,就戰馬來說,海東不太缺乏。再則,遼東、關北地區民風剽悍,普通百姓也多有會騎馬的。所以卻也是還能保持滿編。大約八千人上下。都是能征善戰,精銳中的精銳。

“另一個是女真騎兵。”

也即佟生養的部屬。這個女真騎兵,其軍中都是女真人,要說從海東來到益都後,它應該兵源不好補充。但是,要說起來,卻也古怪,其軍中計程車卒不但沒有減少,反倒稍有壯大。卻是為何?

兩個原因。

一來,在上次的益都戰中,女真騎兵只參加了後半部分的決戰,較之別的部隊,傷亡略少。二來,益都雖處中原,但是在前金、包括金元之際的時候,遼東的女真人曾經有過大規模的遷徙,從遼東遷來了益都。數目至有百萬。雖經百年,繁衍至今,多數都已然被漢化了,卻是還有一部分保持著女真人的習氣。比如劉名將。他家就是女真人。外表上看,漢化了;但是騎射,卻還是會一點。所以,這個女真騎兵的兵源補充,在益都也是很方便的。佟生養部本來有三四千人,便在上次益都之戰的前後,又接連徵召了有山東女真數千從軍,如今總兵力也在八千人上下。

這支騎兵部隊,有個別名。因為佟生養是鄧舍的義弟,鄧舍有時候出外,常常會選用他的騎兵做為扈從,故此,海東軍中皆稱其為“旄頭騎”。

所謂“旄頭”,即天子儀仗中一種擔任先驅的騎兵。鄧舍才是燕王,軍中便就以“旄頭”相稱佟生養部,這明顯是一種僭越。不過,因為只是私下的稱呼,鄧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當沒有聽說,不知道了。

合計騎兵一萬六千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可以說,益都每月所耗之糧餉的半數左右都是用在供養這支騎兵上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如今,就到了該大用這兩支騎兵部隊的時候了。按照海東行院的設想,這一萬六千人的騎兵主要擔負有三個責任。

“這一萬多人的騎兵部隊,作用可就比步卒大得多了。首先,可以用他們來協防益都。”

雖說騎兵對守城用處不是很大,但是凡所守城,都不是說只單純地守城。守城必守野。有守,也要有攻。野戰的時候,就用得上騎兵部隊了。

“其次,更是可以用他們作為我益都三個防區的總預備隊。”

這一個任務,是這支騎兵部隊的主要任務。又可細分為二。其一,若前線各部有告急者,即遣騎兵部隊快速往援。其二,若察罕部在進攻的過程中,露出破綻,也即用騎兵部隊快速穿插,抓住戰機,給以打擊。

前者不須細說,而至若後者。察罕若來侵犯,那益都就有一個優勢。益都是防禦的一方,察罕是進攻的一方。一方為靜,一方是動。有個詞“以靜制動”。待對方顯露出破綻,便立刻給以雷霆一擊。這便是以靜制動。

“若說作為總預備隊仍然還是著眼在前線的防禦。再次,還可以用其主動出擊。”

怎麼“用其主動出擊”?說來簡單。鄧舍讀《三國》,聽說書,有一個橋段,他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曹操的敵人對曹操用兵習慣的一個分析,說:曹操喜好劫人糧道。前邊打仗,後頭把敵人的糧道給抄了。

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他不就是這樣獲勝的麼?也許是在此戰中吃了甜頭,縱觀曹操征戰,劫敵人糧道的慣伎他也不知總共用了多少次。反覆使用,且還是總能成功。這個劫糧道,就是主動出擊的一個表現。

為了應對察罕,自上次益都戰後,鄧舍就大量地翻檢史書,看了許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官渡之戰是一個,濉水之戰是一個,昆陽之戰是一個,淺水原之戰是一個。等等許多。並對照兵法,他總結出來一個經驗:

“若想以弱勝強,必需要有兩個先決的條件。頭一個,要能守。守如山。次一個,要能攻。攻如火。”

這兩個條件看似廢話。實則不然。他曾經和洪繼勳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他當時問洪繼勳,說道:“官渡之戰,曹操勝在何處?”

洪繼勳認為:“曹操所以能以弱勝強,勝在他能抓住戰機,且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他對此作出了詳細的分析,說道,“曹操先敢借助地勢,用不過萬人的軍隊擋住袁紹的十萬大軍,並盡一切的手段避免在不利的情況下與袁紹決戰。等到許攸獻計,即及時抓住戰機,親率數千騎兵,夜襲烏巢。當其時也,烏巢距離袁紹大營不足百里。孤軍深入,一戰功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