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45 對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45 對策 (3 / 3)

光復濟南,是海東早就定下來的成策。只是按照原本的計劃,應該是在四五月份才動手的。洪繼勳此計,的確可以稱為妙計,但是卻也正因為他提前了光復濟南的時間,所以鄧舍微有顧慮。

他說道:“如先生所言,至遲到本月底,或許濟南之戰就會打響。以我軍目前的狀態,多衙精卒齊聚益都,光復濟南或許不難。然而,若是因此引來了察罕的反撲?則我益都才經苦戰,還沒有恢復元氣,勢必又將要迎來再一場的鏖戰。以先生之見,你認為我軍能否取得最終之勝利?”

“若是單憑我一地之力,若是察罕果真因此而來反撲,則我軍獲勝之可能性,以臣看來,確實不大。但是,主公難道忘了麼?察罕的北邊卻還有孛羅。在我軍攻取濟南之前,主公何不未雨綢繆?先遣一使,前去大同,尋那孛羅,用言辭將之說動,用他來牽制察罕。若能成功,則察罕雖有反撲之意,怕也會力不從心。只能徒呼奈何!

“又且,如今二月,天時轉暖。黃河之水,多已開化。黃河,天塹。有此天塹,一則我軍攻打濟南時,可不用擔憂察罕的援軍速至;二來,待我軍光復了濟南之後,卻也是十分有利我軍據守。

“若果能如臣計,北有孛羅呼應,前有黃河為塹。則此即是為我軍之兩利,而便是察罕之兩弊。主公又何憂之有?”

“擇一使者,說動孛羅?”

察罕、孛羅兩不和,派個人,去大同,把孛羅說動。或挑唆其主動挑釁;或便不開戰,也要爭取把他說動,只要能說動他,把重兵開往前線屯駐,對察罕都必然會造成重大的威脅。如此,察罕對山東的壓力自然而然地也便隨之減輕了。洪繼勳此議,看似異想天開,實際根究察罕與孛羅的關係,卻也並非是不可行之的。而且,也的確還是有不小的成功可能性。

吳鶴年問道:“若如先生計議,則先生以為,該選派何人為使最好?”

洪繼勳去看鄧舍,正好鄧舍也在看他。兩人相視一笑。

洪繼勳說道:“集賢院參議方從哲,前番出使浙西,不辱君命。才可堪大用,辯足以服敵。該選派何人為使最好?臣以為,主公若是肯從臣之計,而若又想臣之計果然能如臣之所願,則應該派去大同、說服孛羅的使者,就非得此人不可!”鄧舍頷首,笑道:“先生之計,誠然妙策。我當然是會聽從的了。而至若該選何人為使?我卻是與先生所見略同。”

方從哲出使浙西,初露鋒芒。鄧舍與洪繼勳兩句話定下來,不日後,他即會又將要動身前去大同,再逞雄才。至此,應付安豐聖旨之策,就算成熟。

當然了,洪繼勳的此條計策,卻也並非處處無懈可擊。就比如命使者故意丟失一封密信,或許會騙住人一時,但是天下又豈會沒有高明之士?遲早會被人看穿的。只是,看穿了又如何?沒有真憑實據。你可以說是假的,海東卻也就可以一口咬定、非要說是真的。

洪繼勳說:“名分大義,人人可用。”至少,經此一手,海東就不會顯得那麼理虧,可以站得住腳了。

吳鶴年來益都的雖晚,但是畢竟位高權重,有關近期以來,鄧舍做出的種種決策,他也還是盡皆知曉的。姚好古曾給鄧舍上書,諫言他請安豐開科舉,這件事,他也是早就有所聽聞。

他眼珠轉動,在座椅上扭了扭身子,摸摸鬍鬚,忽然說道:“主公,洪先生此計,若行之得法,用之得當,定然可成,這是無疑的。前陣子姚先生不是給主公也曾上有一書?諫言主公奏請朝廷開科舉。既然洪先生此計之前半,是應諾安豐,我海東肯答應南下。”他嘿然一笑,“那麼,何不就藉此機會,索性便奏請安豐,請朝廷再下道聖旨,開了科舉?”

鄧舍還真沒有想到這一點。他瞅了眼吳鶴年,心中想道:“剛才方補真說洪先生無有正氣,太過功利。但是洪先生此計之用意,其實不過還是為了尋個藉口、哄住安豐、不肯南下,並沒有涉及其它,只是話語說的有些直白而已。這老吳卻不然,得了便宜還不知足,不但想要哄住安豐,更還想在哄住安豐的基礎上,再從安豐要點東西出來。還好,方補真下堂去了。要不然,真不知道他聽了這話之後,又會做出如何的表現?”

不但鄧舍沒想到,洪繼勳、趙過等人其實也沒想到。

在他們看來,在他們如今所想的,能夠哄住安豐,實現海東不需南下的目標,就不錯了。誰也沒有再去想,在哄住安豐的同時,海東什麼都不用出,倒過來,還再以此為籌碼,再騙得安豐拿點什麼東西出來。一時間,諸人也無不都是歎為觀止。趙過忍不住,笑了一笑,想說些什麼,話到嘴邊,到底穩重的性格佔了上風,又忍住了,嚥下去沒有說出來。

洪繼勳說道:“吳大人此計,誠為好計。但是,欺人不可太甚。若是安豐因此而羞惱成怒,似乎反為不美。主公,以臣看來,還是不要這麼做的好。”吳鶴年訕訕一笑,說道:“是,是。洪先生老成謀國,所言甚是。”

大騙子佩服小騙子,倒也有趣。

鄧舍沉吟再三,顛倒翻覆,把“厚黑”兩字想了好幾遍,也不知到底是因為功力還有不足,抑或是覺得洪繼勳說的有理,還是聽從了洪繼勳的意見,說道:“吳大人此計,且先放一放。看看以後的形勢再說。”

難題解決,心情大暢。

鄧舍吩咐隨從,說道:“看看堂外喝銀耳薏米湯的諸公,火氣下了沒有?若是下了,便請入來。再議軍事。”

既整軍備戰,也是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詳細商榷的。堂外諸人回來,鄧舍也不提洪繼勳的具體計策如何,只說打算備戰,圍繞調何軍、用誰營,帶軍將校之人選,以及後勤輜重之籌措等等諸事,又議論了多時。大體定下。諸臣告退。鄧舍再又留下洪繼勳,召來方從哲,三人轉入書房,密議直至夜深。

諸般事體準備妥當。次日,方從哲即秘密出城。隨後,鄧舍又連著兩日,與洪繼勳仔細商議細節。一邊商議,一邊就只等著劉十九從棣州歸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