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5 驅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5 驅口 (3 / 3)

他說道:“要想解決此一矛盾,不外乎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者,擴大兵源,也就是採取種種的措施,從而招徠中原的漢人來我海東,藉以提高漢人在海東的比重,增加我海東漢人的數量。”

“益都東臨海,北、西、南三面,皆處在元軍的包圍之下。此如籠中之鳥。裡邊的人難以出去,外邊的人難以進來。就算是主公採取了種種招徠移民的措施,中原、江淮的漢人又如何才能進來?怕也是難之有難。”

“所以‘節流’。”

“如何節流?”

“我遼東、益都兩省的漢人,也正如羅公適才言道,壯年者雖少,卻也不下有數十萬眾之多。所以我兵源之徵召仍感不足的原因,是因為我漢人中的壯年男子,大部分都是在家務農。若全部把他們徵召入伍,則他們的家中就沒有了壯丁,其所有的農田難免因此荒廢。是以,不可行。

“而主公才頒行的軍銜制,有些部分乃是仿照的秦之軍功封爵制。得‘士’級,即可分給田地、宅院。主公又有議,打算想要把高麗賤民遷徙來益都。何不針對眼下的麻煩,將此兩者做個結合?”

羅國器頓時明白了方從哲的意思,他大吃一驚,說道:“你的意思是說?”

“蒙元有‘驅口’,凡在戰中俘獲的百姓,盡皆收為私有,驅使如奴。蒙古滅金,所得‘驅口’,幾近金人的半數。蒙古取我南宋之地,掠民為驅口,凡其所獲的俘虜、乃至降民、良民悉數皆以充為奴隸,動輒萬計。其所得之數,也極其眾多。蒙元之初,宋子貞說:‘將校驅口幾近天下之半。’殆非虛語也。權臣阿合馬,家口七千。山東世侯張氏,僮僕數千。乃至脫脫、董文柄、馬哈失力,竟能率家奴、僮僕以衝鋒陷陣。

“這個政策,的確是個弊政。但放在現下,做為權宜之策,似乎也不妨可以仿效之。若用‘驅口’與那高麗的賤人相較,其本質雖有不同。一個是或本為良家,因戰亂被俘,而被迫為奴,一個則是本即為下賤民後,世代為奴。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此皆賤籍是也。

“其日夜所求的,不過是一個自由身。高麗賤人世代為奴,料來對自有的渴求定然也是更為強烈的。主公遷徙他們來益都,以我之見,似乎也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直接大張旗鼓地分給他們田地。只需先給他們自由,也就足夠了。秦之軍功封爵制,不但賞給士卒田宅,更也且賜給奴僕,以相助耕種。士卒在前線殺敵,奴僕在後方耕種。

“我以為,既然仿效了軍功賜田,何不連賜給奴僕,也一併仿效之?

“取高麗賤人,賞給立功軍士。又或有家中男子從軍、而勞力缺乏者,也賞給奴僕。數量上有所區分就是。如此一來,既騰出了大批的漢兒壯年可以從軍,且有軍功封賞為誘,不用主公下力氣去徵召,說不定他們自己就人人踴躍,個個爭先了。二來,又不誤耕種農田。豈不大妙?”

“可是,按你話說,這些被賞賜給軍士的,不一樣依然還是為奴麼?給其自由云云,從何說起?”

“此為權宜之計。肯定不可長久加以實行的。定個年數,為奴僕滿若干年,或三年、或五年,之後即可給以自由。做的好的,還可以賞賜給田地。且在為奴期間,也允許他們讀書,也允許他們向上,如得到家主的稱讚許可,也可提前削去賤籍。苟有才能、若更有為我海東獻計獻策,確有功勞的,也不以其賤籍為念,可以當即拔擢為吏。試想,那些個的高麗賤人們,還會不趨之如騖,甘願樂從麼?放而將之,更不但可以將他們賞賜給益都百姓,也可以同樣地賞賜給遼東百姓。

“我雖受限形勢,暫時不能‘開源’;可是,若按此實行,不就也可算是‘節流’了麼?主公英明神武,儘管如今處在元軍的封鎖包圍之下,但早晚必能大敗察罕。也許用不了三年五載,定能就盡取中原。等到那時候,自然也就不會再為區區高麗人多而發愁了。而等到那時,再將此政取消。是得此政之利,而無有此政之弊。何樂不為?”

羅國器擊節讚賞,說道:“好妙計!果然妙計!”又問,“遷徙益都豪民事,中涵為何以為是有利將來?”

羅國器本為山東人,海東上下誰人不知?方從哲也是知道的,因此笑道:“遷徙豪民,利在將來。羅公才識深遠,對此豈會不知?又何必再問?從哲也知,桑梓情深,也許羅公是或有不忍。但為人臣者,功在社稷,利在萬民。公之為人,雖然‘穩厚’,從哲萬萬不及。但是,公卻也有一病,亦病在稍嫌過‘厚’。從哲與公出使浙西,對公的器量與才能都是非常佩服和敬仰的,有一言相勸:雖不忍,卻也不可不行之也。”

遙聞街上更鼓,已是兩更。方從哲不再多做停留,即起身告辭。

羅國器又親送他出府,見他是一個人來的,因為夜雨路滑,又叫了兩個小廝,打起燈籠,吩咐送他回家。看方從哲遠去,羅國器自轉回書房,又將他的意見翻來覆去地想了好幾遍,直到夜深,這才將就睡去。

睡不足兩個時辰,又起來。盥洗、穿衣、吃些飯食,準備妥當,命了轎子,來到燕王府上。

時天色未亮,而羅國器到時,見王府外已經停靠了一溜不少的轎子與乘馬。門口接連碰著好幾個熟人,也都是趕來參與朝堂議會的益都官員。彼此寒暄,分按品秩,前後進入王府裡的議事堂之中。

鄧舍勤政,他也早早地就起來了。很多時候,他都是不拘小節的,也沒等群臣到齊,就先也來到了堂中,登上了正位。

看見羅國器等人進來的時候,他本來正與洪繼勳、姬宗周幾人說些閒話,即放下話頭,笑容可掬地道:“羅公昨天才回來,路上辛苦。今天起的倒也是挺早。我這前腳才到,你這後腳就來了。”

羅國器也是忙謙恭地一笑,說道:“主公勤政,臣等豈敢貪睡?”

君臣問答,頗相融洽。待及有資格參與朝堂議會的群臣到齊。幾聲磬響,諸臣入班,正式的議會便宣告開始。頭一個議題,就是接著前一天,繼續討論慶千興的條呈事與洪繼勳所提議之遷徙豪民事。鄧舍先不及等別人發言,洪繼勳等的意見,他早就知道。昨天議事,羅國器推說不熟悉情況,沒怎麼發言,今回議事,他首先便即點了羅國器之名,教他來說。羅國器應命而出,跨列出班,講出了一番話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