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1 波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1 波折 (1 / 2)

張士誠得悉後,連著兩天沒有召見海東使團的意思。也沒有另外給他們安排地方去住,只是遣了人日常送來酒席招待。諸人難耐枯等,坐立不安,羅國器去找那先前出使益都的東吳使者,問他:“這是怎麼回事?”

那人出使海東了不止一次,上次出使益都的是他,上上次出使平壤的也是他,兩次皆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按道理說,該“禮尚往來”。但是,對眼下海東使團備受冷落的情形,他卻也是無可奈何,說道:“俺已把貴國使團到來的事情告訴了太尉。並也如實地轉告了貴國使團的來意。”

“那為何貴主遲遲不肯接見吾等?”

那人沉吟說道:“俺給太尉說此事的時候,在場的並非只有太尉一人。還有饒參政也在。太尉本在正與他下棋。俺觀看饒參政的反應,在聞聽過貴國使團的來意之後,他的面色似乎甚有不豫。也許?……。”

這人初次出使平壤的時候,就得了有不少的好處。還因此而幫著平壤,走私了許多的浙西流民過去,充實勞力。前陣子出使益都,又得了好處不少。雖然當時察罕重兵壓境,鄧舍自顧不暇,卻也還是禮節周到,送了極多的珍寶與他。並且專派高官,百里相送。

俗語云:“吃人手短,拿人手軟。”這人儘管貪好財物,卻也常常自詡,是個“講義氣”的。答應不答應借糧,是張士誠的事兒;但是海東使團能不能儘快地見到張士誠與此卻也並不相違。至多,張士誠不同意,拒絕了就是。就這樣放在這兒,不理不問算甚麼意思?

這人也有些著急。著急之餘,竟有些慚愧。故此,他在方才的話語裡微微點出,提醒羅國器,說不定,也許是這一位“饒參政”從中作了梗。

“饒參政?”

羅國器既來東吳出使,對東吳的顯宦自然早有了解。饒參政,姓饒名介,字介之。臨川人。本任官蒙元,職為翰林應奉,出為浙江憲僉,累升淮南行省參政。張士誠據吳,慕名請造,仍官原職。不僅顯宦,而且博學多才,談鋒機敏,也同時是一個有名的文人、書家。現在張士誠府中,與另一個名士陳基,相與主典文章。士誠的案牘、公文之類,多出其手。

時人贊之:“介之為人,倜儻豪放,一時俊流皆與交。書似懷素,詩似李白,氣焰光芒,燁燁逼人。”

羅國器聽了,長長一揖,表示感謝。自轉回住處,與方從哲諸人計議。將原委說的明白,羅國器問道:“饒介之雖本為元臣,甚得士誠信重。早有聽聞,其賓主間,甚為歡洽。如今有饒介之從中作梗,計將安出?”

有份參與議論的,都是在使團中職司不低的,其中也有那個憨大膽,也有那個謹慎人。

謹慎人言道:“自士誠據吳,好延攬賓客,所贈遺輿馬、居室、什器甚具,無不充足。在江南頗有好士之譽。無論賢與不肖,爭相趨之。輒能得富貴。且日前吾隨諸君入城,路上有聽聞尋常百姓言語,凡言及士誠,必交口稱道。可見其亦有民心。有此等仁名,有如此民心,豈能不得士之死力?饒介之雖然本為元臣,能與士誠賓主歡洽,究其原因,無非一來士誠有此等美譽,再則士誠也已降了蒙元。卻也是不足為奇。”

憨大膽言道:“扯東扯西半天。大人問的是‘計將安出’,不是想聽你誇士誠美譽!”

“只有知道了士誠的美譽,深入瞭解了士誠與饒介之的關係,明白了士誠對饒介之的信賴程度,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老兄何其急也!”

“你且講來,如何對症下藥。”

要想對症下藥,上策莫過於直接去尋饒介之。只要能把他給說動了,使得其改變了主意,問題當然就能迎刃而解。但是,海東使團在浙西人生地疏,門路不多,想見饒介之怕是不容易。這個辦法十之八九難以行通。

上策難行,是否能有中策?

中策,繞開饒介之,直接託人去幫忙說辭,比如那個曾出使海東的東吳使者,去給張士誠下說辭。把張士誠說動了,問題也自然也可以得到順利解決。但是,以張士誠與饒介之的關係,饒介之侍從文學,幾乎每天都要與張士誠見面的。要想繞開饒介之,怕會更也是難上加難。

他熟思良久,卻也是苦無良策,看諸人都在看著他,等他回答。只好徐徐答道:“難以一蹴而就,非得緩而圖之。”

憨大膽拍案而起,說道:“豈不廢話!”雙目圓睜,抖擻衣袖,左手按住腰間,振奮右臂而發怒說道,“想那士誠使者來我海東,主公殷勤招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待其之情,不可謂不深厚!咱們千里迢迢,遠至平江。卻將咱們空閒投擲,見也不與相見。難道這就是有‘仁厚’之名的張士誠,接待客人的方法麼?”十分生氣。

那謹慎人急道:“且小聲!”

一邊說,他一邊忙轉頭向窗外去看,不放心,又走到門口,開啟門,往外邊左右看了一看。還好,沒有府中的僕役、侍女剛好經過。院子裡冷冷清清的。只有漸漸轉小的細雨,還在下個不住。落在樹上,沙沙作響。風一吹,遍體生涼。室內多人都是忍不住打了個冷戰。

羅國器皺了眉頭,說道:“天冷,把門關上。……,諸位,咱們遠來出使,務要不辱使命。臨行前,主公就有言道,說我等的此次出使,定然困難重重。如今雖如今未見士誠,已先遇一阻礙。這其實也早在預料之中了。主公又常說:‘每逢大事有靜氣’。大家不必焦躁,沉下氣來。好生計議。”見方從哲靜坐在一邊兒,不說話,他問道,“中涵可有辦法麼?”

羅國器或許沒有急智,但是畢竟經歷豐富,當過儒生,從過軍,也曾經心高氣傲,也曾經歷經坎坷,嚐盡了世間冷暖,早把昔日的那點稜角抹去。自入海東,又連受重任,閱歷與經驗都也要得到了很大的長進。別的不說,單就沉穩的度量上來講,確也是磨練出來了。

人的經驗和閱歷很重要,初次遇到困難,只覺難於登天,束手無策。把這個困難解決,過去之後,再遇到困難,就有了經驗,知道不管怎樣的難題,總有一個辦法可以將之解決。關鍵就在:能否找到這個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