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9 養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9 養士 (4 / 4)

“什麼是斯文掃地?這就是斯文掃地!風氣如此,讀書人沒有一點的尊嚴。臣更又請問主公,怎麼能指望他們有節氣呢?前朝宋室,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以言罪人,太祖訓令,禁殺大臣。對讀書人是這樣的禮重。也因此,當前宋亡,崖山之海,浮屍十萬!蹈海殉國者比比皆是,何等壯烈!文丞相‘而今而後,庶幾無悔’之言,何等感人!

“此皆其三百年養士之力也。

“竊以今計,臣叩首、伏請主公,刑罰之外,請千萬毋要忘記導善之舉。倡名教、引人學,廢蒙元之弊政,循前宋之優例,禮天下之士子,以此來重塑當今之士風。主公仁厚,必不致讓臣失望。”

洪繼勳看到此處,條陳還沒寫完,但是鄧舍提前將下邊的內容遮住了,貼了一條紙。他也不好撕開,往那紙上瞅了兩眼,將條呈還給鄧舍。鄧舍問道:“姚先生的這些話,諫言我慎用嚴刑,重塑士風,你以為如何?”

洪繼勳淡淡地說道:“人性的善惡,究竟是什麼?臣也不知道。但臣卻也曾聽說過一句話:‘人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其好者,罰其惡者。如此,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治理天下是如此,治理官吏也是如此。

“‘重塑士風’當然不錯。但是嚴刑峻法,卻也必不可少。且,養士不是短時間就可見成效的。若與刑罰相比,在見效的快慢上,似乎又有所不如。臣以為,姚大人此言,未免有些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了。”

姚好古與洪繼勳,一個孔孟之徒,重視“道”,一個韓非信徒,重視“法”。這兩者看似相悖,其實並不相違。一個是在內在道德規範,一個是外在的嚴刑峻法。內儒外法,也就是這個意思了。正好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鄧舍哈哈一笑,說道:“我覺得姚先生此言,還是很有道理的。既然先生也對此表示認可,我便即批示了這條陳,發回漢陽府。重塑士風,雖然難以一蹴而就,不過,還是可以先教姚先生就前宋之例,寫出來幾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咱們來斟酌試行一下,看看成效如何。”

“主公既有定見,臣並無異議。”

天近晌午,洪繼勳看鄧舍沒別的事兒了,主動告辭。鄧舍留飯。洪繼勳卻也是公務繁雜,他來之前,還有幾件緊要的急務沒有處理完畢,不肯,長長一揖,喚來伺候在外的隨從,撐起油傘,換上木屐,自飄然而出。

看陰沉的天光中,他一襲白衣,行走雨下,漸行漸遠。

鄧舍目視良久,忍不住讚歎道:“真有飄然出世之姿。”

直目送他到看不見,方才轉回室內,掂起姚好古的摺子,拆開黏貼在第二頁下邊的那條紙,露出了先前被遮掩到的字跡。沒多少字,只有寥寥兩三行,卻是講的與萊蕪貪瀆全無關係的另外一件事。

萊蕪貪瀆案,姚好古知道。但是因時間的關係,他寫來此折時,鄧舍已經確定立羅官奴為妃的事兒,他當時卻還不知道。底下的幾行字,寫的便是有關立妃。仍然還是執意堅持請求鄧舍,立顏淑容為妃。

鄧舍把這幾行字遮住,卻也不是因為怕讓洪繼勳看到,而是覺得沒必要讓他看到。洪繼勳與姚好古為鄧舍該立誰為妃,已經吵的不可開交了。現在,既然已經定下了是羅官奴。又何必多此一舉,又還讓洪繼勳看到?這也是出自鄧舍一番想要調解臣下矛盾的良苦用意。

臣下的矛盾,必須要有。但是適可而止。吵鬧的太過了,也不行。為人君者,有時候要預設臣下間的矛盾;有時候也要加以調解。

聽著窗外的雨聲,鄧舍好像是下意識似的,又把姚好古的那幾行字看了看,嘆了口氣,收起來,放回到了案几上邊。又看見了潘賢二的條呈,拿在手中,翻來覆去也又看了一遍,喃喃說道:“確為人才。”

他想了一想,叫侍衛,吩咐說道:“快中午了,令膳房備下一桌酒席,送去潘賢二府上。就說是我賞給他的。”那侍衛應命要走,鄧舍又道,“等一下。……,告訴他,好生做。守衛泰山的任務,他辦的不錯。我都一一看在眼裡,全都記下來了呢。”侍衛恭謹接令,躬身退去。

潘賢二有才幹,但他賣主求榮的那一幕,實在太過令人印象深刻。還不是像姬宗周,獻了城門了事,而是給潘誠出了一個甚麼“牛車陣”的計策,不但導致了潘誠的因此覆滅,更留下為識者所嘲的笑柄。委實險惡。

對待這種人,一下子不能拔擢太過。鄧舍也確實心存猜忌。暫且先冷一冷,然後給些好處。所謂“先抑後揚”。應該更能更好地將之收服。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雖經過與洪繼勳、潘賢二的談話,鄧舍因趙過密奏而引起的怒火稍有消散。而針對地方豪強勢大的麻煩,也似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但是,這個解決辦法的前提,卻是楊行健、方從哲得先從江南借來糧食。

他兩人究竟能否借來糧食?張士誠、方國珍皆非易與之輩,楊行健、方從哲兩人到底能否將之說動?疑問又產生心頭。鄧舍憂思重重,一邊掛念借糧江南,一邊立在窗前,視線又不由自主地飄向了萊蕪方向。

——

1,漢初之郭解,以一人之勢可權使將軍為言。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貧,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衛將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曰:‘布衣權至使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解家遂徙。諸公送者出千餘萬。”衛將軍,即衛青。

朱家,山東曲阜人,救過季布,並透過夏侯嬰向劉邦進言,使得季布得到赦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