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將安出?”
“臣仍請以漢朝故事為主公講之。”
“請說。”
“漢初,地方郡國多有富豪,或為六國舊貴族後,或為功臣、大吏家,亦有商賈富人,以及豪傑兼併之家。此等人,或憑世代名門顯貴,或憑山積財富,或人多勢眾,一族數百家,盤踞郡國,橫行鄉里,勾結官員,兼併田地。給地方治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產生了種種惡劣的影響。
“為了扭轉局面,加強控制,先是漢高時,遷齊地諸田、楚國舊貴及諸功臣家至長陵,徙關東豪家入關內,數至十萬戶。至漢武,又再次大批地遷徙郡國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者至茂陵、雲陵。當時被遷徙者,也有山東的強宗大族,有些甚至被遠遷至數千裡外的江南會稽。並更下令,嚴禁豪強聚族而家。一族幾百家,打散開來,分別安置。
“漢武遷徙豪強之前,時有名臣主父偃言諫言:‘天下豪桀兼併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
“‘不誅而害除。’誠哉斯言!今,主公才得益都。山東地方之豪族,雖經受戰亂,多有摧毀,殘餘之勢力依然不可謂不大。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又且,山東四戰之地。先有毛貴、後有士誠,再有察罕,競相覬覦,紛紛而來。或數年而亡,或年餘即敗,又或戰雖失利、卻仍然虎伺在外。遍觀山東各地之豪強,誠然皆如萊蕪地方之奸猾,無不坐視觀望,若論其首鼠兩端,必然有之;而若欲得其忠誠,暫時來說,卻是難上加難。
“要想一勞永逸地將之徹底解決,把地方上的禍患根本除之。
“臣也請主公,不如便就仿照漢朝的舊例,等到一個合適的時候,將之全部遷移至海東。如此,此類人等就又便如無根之木、無翼之鳥,勢雖強而無根,不足懼;力雖大而無翼,不足憂。‘不誅而害除’,正為此也。”
諫言鄧舍,把山東地方的豪強悉數遷移去海東。這就是多讀書的好處,在現實遇到的麻煩,從書中多半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要說起來,洪繼勳的這個意見,倒的確是個根治豪強的好辦法。
只是,……。鄧舍略有猶豫。他說道:“如今我才得益都,剛退強敵。即大舉遷徙地方豪傑往去海東,似乎不太合適吧?”
如果因此反而更引起了地方的動盪與不安,反而不美。那漢朝的遷徙豪強,不也卻是在平定天下之後才展開進行的麼?洪繼勳笑道:“主公所慮甚是。眼下固然不是開始大舉的遷徙的良機,但是,反過來,不動山東大戶,卻先動手把海東之民遷來山東,應該卻是沒甚麼問題的吧?”
“遷海東之民來山東?”鄧舍如醍醐灌頂,頓覺豁然開朗。他站起身來,擊節讚歎,笑道:“先生此言,實在高明。”
其實,鄧舍早就有了遷徙海東之民,以之用來填充山東的打算。山東有豪強,海東也有。只是海東不比山東,鄧舍的根基已穩,在他一手懷柔漢化、分田地、減輕賦稅、爭取平民之心,一手嚴酷鎮壓、或殺或誅、堅決打擊不服的軟硬兩面手段之下,海東的豪強沒有出頭的機會。
但是,沒有出頭的機會,不代表他們在地方上就沒有潛在的危害。
這兩年中,鄧舍已經命令文華國與姚好古,遷徙了不少海東的豪強。把南韓的遷徙至朝鮮,把朝鮮的遷徙至遼東。也是到時候,該再遷徙一部分來山東了。只不過,依然還是為了地方的穩定考慮,這個數量不能太多。洪繼勳提議遷徙海東民來山東,主要指的也並不是豪強,而是平民。
遷徙海東之民來山東有三個好處。
其一,山東飽經戰亂,勞力缺乏。空有大片的田地,少有人耕種。戰亂嚴重的地方,鄉野中十室九空。把海東的百姓遷徙過來,有利恢復經濟。
其二,海東之民,例如朝鮮等地的,雖為異族,若論其對海東的忠誠,較之山東地方的豪強,反而是會強上很多。他們因鄧舍而得了田地,來山東又是人生地疏,不依靠鄧舍依靠誰?並且,遷徙了他們來,在充實了勞力之同時,也就等同為益都開擴了兵源。察罕若再來,益都軍隊隨時可以得到補充。新充之軍,戰鬥力或不強,壯壯聲勢還是完全可以的。
其三,要搞漢化,最好的辦法不是在高麗本土搞。而是在內地中原搞。把海東的百姓遷徙來,將之放置在漢人中間。不用採取過多的措施,他們自然而然的也就漢化了。前金時候,有幾十萬的女真人遷徙到了山東,發展至今,除了少部分,多數早已形同漢人。早已經看不出區別了。
而且,誰家沒個親戚、朋友?
遷徙一戶海東民來山東,漢化一戶海東民,只要他們過的好,有田、有屋,影響力投射出去,波及到他們的親戚、朋友,再由他們的親戚、朋友把影響二度傳遞出去。這便好比形成了一個輻射的網狀,層層波及、層層影響之下,必然也會對海東的漢化產生十分有利的幫助。
唯其有兩點需要考慮。
洪繼勳說道:“一為土著,一為外來戶,兩者間又大多語言不通,遷徙了海東民來,需得防止他們與土著發生爭執,這是其一。人無利不行,且高麗也多如中國,重鄉土情。把他們從海東遷徙來山東,背井離鄉,不可不誘以重利。臣以為,首批遷徙的物件,可先從賤民開始。
“主公雖然早就有令,對高麗的賤戶多有釋放。但是,高麗的賤人畢竟太多了,隨便一個地方,放眼皆是‘棒子’。又,南韓地方至今也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釋放賤戶舉措。不妨就先把這些棒子們,首先遷徙過來。
“明文規定,凡遷徙來者,免賤籍、賜銀錢、給田地。想那賤戶,在高麗地位全無,操持賤業,什麼也沒有。一聞此優惠條件,怕還會不即趨之若鶩?”與其讓海東民被動的來,不如讓他們主動的來。
鄧舍頷首,贊成,說道:“要想此策成,非一日可行。要想妥善辦成此事,也必須要有能員幹吏來專職負責才成。”低頭想了片刻,問洪繼勳,道,“吳鶴年何時能到?”
洪繼勳答道:“顏之希才走,吳鶴年大約還得等著他,辦結交,最早,估計也得七八日後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