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7 整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7 整軍 (3 / 3)

陳猱頭兼任有益都分省樞密院副樞之職,在宴席上,鄧舍藉助羅李郎之口,把想要對益都舊軍稍微做下整編的意思稍微吐露出了一二,試探陳猱頭的心意。劉珪一亡,陳猱頭就是士誠舊部中最大的實力派,他又有堅守泰安之功,假如他不滿,對此表示反對的話,這事兒還真不好辦。

也許是鄧舍賜旗的作用;也許是文華國相迎、執禮到位的作用;也許又或是陳猱頭透過此戰,算是徹底清楚了海東的實力,已經下了真心相投的決定。當然了,又也許是這幾方面的因素合併在一起。

不管怎樣,他的表現倒是非常乾脆,毫無異議,直接就說道:“劉珪叛變而亡,濟南軍名存實亡。東南沿海、益都西南諸軍也在此戰中,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察罕雖退,未曾傷及筋骨,遲則一年,短則數月,他定然還會再來。這些營頭若不經過改編,定難在接下來的戰事中發揮作用。主公打算將之改編,臣完全贊同。其實,就算主公不提,臣在來益都的路上,對此也都有過反覆的斟酌與考慮。”他從袖子裡取出一封文書,遞給鄧舍,說道,“主公請看,臣連條陳都寫好了。若改編,請先從臣部開始。”

鄧舍接過條陳,展開細看,見抬頭一行字,標題寫的是:“臣陳猱頭奏請主公改編益都諸軍事。”

下邊分了有三四條款,頭一條、頭一款,又寫的即為:“臣部經泰安戰,十損五六,不經整頓,實已無戰力。又且,劉珪一死,益都諸軍,誠以臣部為首。為主公計,改編益都諸軍,請先從臣部起。”

陳猱頭屢次給鄧舍以驚奇。先是遣他去守泰安,領命即行;然後孤軍困守,雖外無援,死戰而不降;現在為整軍預備再戰察罕,又主動從大局出發,請求先從他的部隊開始改編。鄧舍不由肅然起敬,感嘆說道:“赤膽陳大帥,赤膽陳大帥。”連連說了兩遍。親手斟酒,連敬三杯。

人誰無私?鄧捨本來以為,陳猱頭即使不會反對改編,——畢竟益都城外,現在駐有數萬的海東嫡系,但是料來他也絕不會答應的太過利落。即便他答應了,也肯定會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些地盤、要點實惠之類。

卻實在不曾想到,他不但一點要求沒有,還更主動為鄧舍考慮,不等鄧舍細說,就先把條呈遞上,提議先從他的營頭開始。其間雖有察罕外敵強壓的因素,卻也只能用四個字形容:大公忘私。

老實說,自戰後起,鄧舍就做好了準備,想對益都舊軍下手,一直遲遲不動,所慮者,就是陳猱頭。一道難題,就這樣輕易解開。鄧舍怎會不對陳猱頭再度刮目相看?

打鐵趁熱。宴會過後,鄧舍即又再開小會。

把佟生養、陳猱頭、李和尚、潘賢二、鞠勝、鄧承志等人悉數召入議事堂上。這幾個人,就是益都樞密院的所有官員。論說益都分院的最高長官是小毛平章,不過人人心知肚明,他不過是個擺設罷了。且遠在海東,不必理會的。眾人一番討論,將改編諸軍的辦法算是定了下來。

第二天上午,掛上小毛平章的名字,分院發出了一道公文。

決定從益都舊軍各部中,抽調其精銳者,打亂編制,重新建成一軍。定軍名為:安齊都指揮司。計劃全軍定額八千人。若益都舊軍精銳不足的部分,可從海東援軍中抽調補充。益都舊軍中,凡所被淘汰掉計程車卒,一律轉入屯田軍編制。由原本將校帶領,分去各地,協助地方準備春耕。

益都舊軍駐紮的地方很分散,由文華國、趙過等分別派出部屬,帶領軍隊,前去傳達命令、接管防區、同時監督改編事宜,並令陳猱頭、高延世等也各自派遣部下之將,一起前往,互為配合。

又接連發出了十數道人事任命,自陳猱頭、高延世起,益都諸將無不名列其上。一部分的海東諸將,也有被提及。

陳猱頭:泰安元帥,改任萊州翼元帥。原為分院副樞,晉升一級,任分院同知,與佟生養併為益都分院的實際最高官員。他肯主動接受改編,鄧舍投桃報李,也是出於“本地人好治理本地士卒”的考慮,並且將新成立的安齊都指揮司也交給了他,由他兼任都指揮使。

先前,畢千牛的定齊都指揮司,也是多從士誠舊部中挑選精銳組建而成的。安齊都指揮司再又一成立,益都舊軍便算是從此不復存在。

胡忠:論功調出,改任安齊都指揮司副指揮使。

他在華山戰中立了不少的功勞。都指揮司,品秩雖與萬戶相同,但能被稱為“都指揮司”的,都是海東的精銳,地位遠遠高過普通的萬人隊。能任一司之長的,也無不皆為鄧舍的親信心腹。他能被任為此職,就代表他已從雜牌旁系中脫穎而出,算是正式地步入鄧舍嫡系的行列。

鄧承志:原分院僉院,拔擢一級,接替陳猱頭,任副樞。高延世:原定齊軍副指揮使,仍任此職。拔擢入分院,接替鄧承志,任僉院。

等等許多。

因洪繼勳等人的軍功爵位還沒定下,所以暫時都只是封賞官職。其它益都諸軍的將校,較有軍權的,或者選入新建之安齊軍,或者改調入屯田軍,充任軍職。被淘汰掉的,不想再從軍的,轉任地方,視其軍職的高低,賞賜銀錢,給以文職。不過,給的文職都是閒差。意思很明白,用俸祿養著他們就是了。奪了他們的軍隊,不能不給點補償。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如果說大部分還都是在益都群臣的意料之中,其中有兩條卻就十分的奇怪,是每個人都沒想到的,特別地引人注意。

一條乃關係益都諸將。一條乃關係海東諸將。

劉果,守益都有功,論功行賞,改任遼陽某軍副萬戶。令旨下日,著其即時出城。王國毅,原遼陽某軍萬戶,歷經與瀋陽的多次戰事,卓有功勳,論功調出,改任安齊軍副指揮使。也是令旨下日,即著其啟程。

王國毅,乃為陳虎麾下的猛將,從鄧舍永平起兵以來,一向來都是跟隨陳虎征戰的。人稱“虎牙”。可見他與陳虎的密切。突然調來益都,有點奇怪。

若說此事還只是奇怪,可以理解,下給劉果的任命,卻更就可稱古怪了。劉果,任命上說他有功,卻把他調去遼陽。他在遼陽人生地疏,一個人也不認識。被調去那裡,下場可想而知。哪裡是封賞?簡直是流放!

這十幾道的任命之下,頓時在山東掀起了改編的浪潮。同一時間,更在益都官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暗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