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7 整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7 整軍 (2 / 3)

有訊息靈通之人說道:“這面旗,是燕王賜給李子繁的。”

“李子繁什麼人?”

“咱城守李將軍你知道吧?李將軍當過和尚你知道吧?李將軍法號李子簡,這一位李子繁,就是他的師弟。在泰山,他與高小將軍兩人合力,冰天雪地,阻擊泰安的韃子,不讓其與濟南會合。而泰安的韃子前後增兵好幾萬,硬是拿他兩人沒辦法。‘泰山營’,穩如泰山。善戰的很呀!”

陳猱頭三人,算是“客”,故此走在最前邊。

“又來一面旗!‘長弓營’,……。這說的是關北張元帥。‘霹靂’,定然是傅友德了。傅將軍乃敢與霹靂鬥!你看他那眉毛,被雷火的燒的還沒長出來呢。哎呀!他看了俺一眼,嚇死俺了,……這叫什麼?這就是殺氣吧?你們知道不?傅將軍本為漢國陳友諒的手下,來我益都出使,見到了咱們的燕王。一見之下,驚如天人!……。”

“驚如天人什麼意思?”

“……,咱們燕王是天上星宿下凡,知道麼?想那漢高祖劉邦,半夜睡覺,人看見他身上盤了條龍,這也是星宿下凡。專為救天下蒼生而來的。”

“怪話!俺卻也不是沒有見過燕王的。上午,燕王送人出城,俺還遠遠地看了一眼,咋就沒見著什麼身上盤條龍?”

說話那人翻起眼,鄙視地說道:“你算個什麼東西?城西王老二,誰不知道你?偷雞摸狗一把好手!就你?也配和傅將軍相提並論?傅將軍什麼人?敢與霹靂鬥,你敢麼?傅將軍也是天人下凡。只不過,他這個天人,不是星宿,比燕王低了點,是天將。專門來輔佐燕王的。所以,一睜慧眼,頓時就看出來了燕王乃是天人。是他所以下凡、要來輔佐之人。

“前朝宋時,康王泥馬渡河。這都是有天命的人。陳友諒背主,殺了徐壽輝,你們都聽說過了吧?和咱燕王寬厚仁義怎麼能比?傅友德既看出了燕王的身份,當即納頭就拜,就此投了咱們海東。”

這人大約是評書先生的出身,一番話神神怪怪,唬的眾聽眾一愣一愣。正說話間,驟然聽見街道上的百姓們喝彩連天,臨街的高樓上,也紛紛被推開窗戶,或者正在酒樓吃飯的客人,或者人家閨房裡的少女,到處一片歡呼之聲。有膽大的姑娘們,甚至丟擲香囊、繡帕。滿樓紅袖招。

諸人急忙去看時,卻見隊伍已經快走到了盡頭,行在諸將之末的,乃是個年輕英武的將軍。身後一面大旗,斜斜打出,上寫道:“海東郭從龍。”

“哇!是郭將軍也。與察罕首戰,三進三出韃子營,臨陣重傷韃子大將貊高,全身而退,從容不迫。為救東南,殺出重圍,馬踏連營、再又兩戰察罕,幾十重韃子營都圍不住他。三戰文登,兩千人雪夜奇襲,手刃敵將,先登城樓,一戰告捷,迎來了海東援軍。四又激戰長白山,身先士卒,巧用智謀,誘使關保輕敵追趕,終落入文平章包圍。

“更早先,他才從軍,還是個小小計程車卒,便擒拿住了高麗王。端得是我海東驍勇第一,良將無雙!”

“海東郭從龍!”呼聲振地。

這歡呼聲,從一條街道蔓延到另一條的街道,發展到最後,竟是全城皆呼。文華國諸人,實在沒想到郭從龍居然有如此的聲望,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郭從龍也沒想到。他有點尷尬,騎在馬上,揮手向百姓示意。

走在前頭的高延世,凱旋歸來,本自洋洋得意,聽見了這呼聲,心生不忿。猛然間,想起來郭從龍搶走小毛平章的時候,他兩人交過手,他還吃了點小虧。

他原本爭強好勝之人,越發嫉妒、泛酸。哼了聲,催動坐騎,趕著前邊的陳猱頭,說道:“快點走,快點走。趙右丞不是說,主公備下了酒席,晚上要請咱們喝酒麼?看咱們連趕了幾天的路,滿身征塵,就這麼見主公,未免不敬。先回家去洗洗,好換衣服。”

他卻不知,郭從龍之所以如此的出名,之所以如此的大佔風頭,固然有其本身的戰績在,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出自鄧舍的暗中推動。

鄧舍早在海東時,就很重視文化工作,曾經命令吳鶴年等搞出過許多的“新時代雜劇”。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很好的凝聚民心、鼓舞士氣之辦法。故此,打走察罕後,也又命令姬宗周、羅李郎等,召集文人,短短的幾天裡,創造出來了許多的雜劇、評書、傳奇故事、小曲等等。

並一如海東舊例,把城中說書、唱曲的藝人,全部組織了起來,交給由趙忠管理,統一集中宣傳。

如若高延世早幾天回來,如若他在城中轉上一圈,他會驚訝地發現,如今在益都城中,所有的茶館、酒肆、勾欄、瓦舍之內,所有的說書先生以及歌伎舞女們,他們說的、唱的幾乎全都是有關此戰的故事。

“文華國救海東”、“傅友德霹靂鬥”、“張歹兒復萊州”、“陳猱頭定泰安”、“高延世守泰山”,每一個段子都有。只不過,有關郭從龍的段子最多而已。控制宣傳,引導輿論,是從穩定民心的角度出發。

百姓都喜歡聽英雄們的傳奇故事。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掃除戰火的英雄,抓住民心、重新穩定局勢,在施行種種的救濟措施之外,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揚海東將士的勇武,不失為一條捷徑。

而在這其中,又把郭從龍做為宣傳的重點,卻是因為鄧舍的另一個考慮。

海東才得益都不久,與益都百姓本質上還是有些隔膜的。在這個時候,在才經過一番大戰之後,從海東諸將中挑選出一個重點人物,加以大力地宣揚,讓百姓們覺得這是個很厲害的人,覺得能與他同為一國,是很自豪和驕傲的事兒。穩定民心至於,也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海東與益都的關係,兩全其美。那既如此,在海東諸將中該選擇誰為重點呢?

文、陳、趙等皆身居高位,肯定不合適,拿他們來講故事,一來有失威嚴,二則他們的聲望如若太高,鄧舍也不會放心。

郭從龍才是個千戶,他生擒高麗王時,更還只是個士卒。官職不太高,人也年輕,又是河北人,和益都的百姓比較接近。以士卒之身,生擒高麗王,不需太多的加工,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宣傳他,最合適不過。

果然,效果極其好。滿城歡呼,雷動驚天。

一行人城中有宅子的,各回本府,稍作休息。沒住處的,先住迎賓館,由趙過陪著說話。待到晚上,鄧舍回來,大擺宴席,宴請不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