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4 民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4 民心 (3 / 3)

才哭又笑,卻是有趣。只是眾人見了村中凋落的情形,看殘屋破壁,又見丫頭笑顏綻放,目睹此景,卻是無不惻然。顏之希把小丫頭抱走一邊,鄧舍打馬前行。土路崎嶇,馬蹄踩上去,甚是顛簸。

不多時,出了村落,來到田邊。

臘月、正月,這兩個月,雖然地裡頭是空落落的,還沒到種植農作物的季節。但是,栽桑、種麻、嫁樹、騸樹、移栽果木等等,卻都非得此時不可。此外,農家需做的農活,還有修農具、開溝渠、修蠶屋、織蠶箔等等。要說起來,需要做的事情還是不少。

這陳家村裡,既然丁壯缺少,下田幹活的自然九成以上都是婦女。諸人駐馬田外,遠近觀看。

廣闊的平野上,一塊塊田地星羅棋佈。順著地勢,農田有高有低。高的地方,引有溝渠,圍繞田側,田地與溝渠之間築有高壟。並且高壟上,本來植栽的都有成排成列的桑柘,只是如今都只存了樹樁。

低矮的地方,則在其欹斜坡陁之處,也有開墾出來的田塊。現在裡頭什麼也沒,等到季節合適,這些小塊地可以用來種植蔬茹麻麥粟豆之類。除掉或高、或低的地方,大部分農田還是都處在較為平坦的地面之上。

也有果園,不過裡邊的果樹,也與高壟上的桑柘一樣,大部分都沒了。只存下一截截的樹樁子,依稀可令人遐想到往常果樹收穫之日。

不必顏之希再來解釋,鄧舍也可以想到,這些桑柘、果樹也定然都是被元軍為燒火取暖而砍伐掉的。

歸陳家村所有的農田不少,一眼望不到邊。這會兒,正在田中勞作的人,卻稀稀疏疏。有些發現了鄧舍等人的到來,丟下工具,呆呆地看過來。有些還沒有發現,只管勾頭彎腰,默不作聲地幹活。

顏之希說道:“牛、騾等物,不好籌辦。桑苗、果樹苗等等,有些受兵火影響較小的府縣,還是存了一些的。

“奉分省左右司之命,根據‘寬餘支援不足,買富家、支援貧家’的原則,各地把寬餘的集中起來,統一分配。益都諸縣分到的也有。他們在田家、果園裡種植的,就是剛又從衙門裡轉分下來的。”

“開春就要種糧了,糧種準備的怎樣了?”

“糧種不足。分省左右司已經向行省左右司告急求助。前分省左右司郎中吳大人親自迴文,說會從朝鮮、南韓分別徵調一部分。微臣聽說,行省樞密院也特事特辦,給平壤水師下達了軍令,撥出來了不少的船隻,供行省左右司使用。大約至遲到下月中旬,第一批的糧種就能運來山東。糧種之外,耕牛、農具等物,應該也能支援過來一些。”

“這些都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要緊大事。民以食為天,不可大意。吳鶴年很快就會來到益都,你接手左右司之後,首先的重點一定要放在這上邊。你瞭解山東的情況,缺什麼,給什麼。要辦的越快越好。”

顏之希接任吳鶴年,雖然不是以郎中的身份,而是以次一級的員外郎身份。但是,吳鶴年一走,等同行省左右司也就沒了郎中,最高的官職就是員外郎了。也就是說,顏之希官職雖低,名副其實的一把手。聽了鄧舍的囑咐,他說道:“請主公放心,臣必不辱君命。”

——,至於為何鄧舍不任他郎中,暫時只給他員外郎的位置,卻是有別的考慮。一來,顏之希資歷淺,驟然給以太高的官位,怕左右司屬僚不服。二來,鄧舍也存了先試試顏之希能力的心思,能治好一府之地,不代表就也能治好三省民事。看他表現怎樣,如果表現不錯,再提拔不晚。

“我對農桑不夠了解,但是我看農書上說,春秋季節的田地,三十畝必須一人。陳家村丁壯皆無,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婦孺,耕牛也奇缺少見,現在農事不忙,種種桑樹、果苗什麼的,馬馬虎虎地還行。等到春忙,人力必不敷使用,各地府縣有何打算?可有章程出來麼?”

“別的府縣臣不知道,益都已有章程。陳家村是距交戰地太近,所以壯丁、耕牛奇缺。遠一些的地方,受到的損害會輕一點。等到春忙,府衙打算一如徵調樹苗、糧種的例子,把各村的勞力都集中起來,互相幫助。同時,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將合作社的組織完善一下。”

鄧舍喟然,說道:“兵戈紛紛,戰亂不休。而我民也何苦,朝不保夕!諸位,你們來說,咱們打仗是為了什麼呢?”

“蒙元無道,民不聊生。主公順時而起,打仗,正是為了開後世之太平。”

鄧舍頷首,說道:“顏公說的不錯。自我幼時,隨父來往黃河南北,及長,又從軍轉戰河南、河北、山西,遠出塞外。歷近十年,所睹所見,北國半壁,幾無樂土。還記得那年黃河氾濫,前幾年河南飛蝗、陝西饑荒、山東地震,死者相枕藉,溝塹盡餓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不意古之慘狀,竟重現今日!韃虜,非我族類,虐我同胞。視我以奴,驅之如犬。主公與劉太保之所以起事潁上,非其所願,不得已耳。

“我與我父、我叔、我兄、我弟,與文叔、陳叔、阿過等,之所以肯應倡從軍,捨生忘死,征戰疆場,自入塞外,更多年來,冒矢石、突白刃,浴血奮戰,不肯稍息。所為者何?誅元之罪,吊我之民。如此而已。”

諸人皆不解鄧舍心意,不知道他為何突發感慨。顏之希道:“主公仁厚愛民,順天應事,此等心意,臣等皆知。”

鄧舍話鋒一轉,接著說道:“我起兵的原因,你們固然知道。我所憂者,唯恐百姓不知。顏公,你為我寫一篇告山東父老文,要把我的這番心情描述出來。要說清楚,我之起兵,非為富貴,封侯非我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有所居,人有其田,老有所養,少有所學。為往聖繼絕學,不使我名教墜落;為萬世開太平,揚我華夏天威。此是為我之願也。寫成之後,即日張榜各地,宣示民間。”

鄧舍在山東立足未久,基業不穩。又才經戰事,民間凋敝,若遣使借糧之策不得成功,可以預見,缺糧、窘迫等等諸般的內憂定然會越來越嚴重。要想使百姓不亂,就必須在收攬民心上有所作為。

一篇文字,或許作用不大,但如果再配上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以及撫卹老幼、令官員食民家飯、帶頭裁剪王府日用等等的舉措,還是會有一些成效的。又且,更加上他不叫別人去寫這篇文書,卻令顏之希去寫。顏之希乃聖人的後代,人一傳,這是“燕王口述、顏子後人所寫”,如此一來,有了聖人的光輝,在可信度、說服力上應該也是會更好一點。

顏之希應是不提。

鄧舍看了看田間的百姓,既深入鄉間,不可不噓寒問暖,否則枉來一趟。適才那祖孫倆,一老一小,很多事情沒法兒問,問也問不清楚。他再又跳下馬來,說道:“諸位,走,咱們去地裡看看。”眾人皆下馬,隨行而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