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軍之事,自有主公運籌。守城之責,在你我眾輩。
“方今天下逐鹿、群雄競起。南北英雄,北地唯有主公與察罕兩人而已。田豐鼠輩,抱竄於棣州;孛羅狡兔,觀望於宜興。此兩者,皆小兒輩也。今日濟南之戰,可謂決定北地的氣運一戰,勢必天下矚目。諸公皆飽學高明之士,不必行健來講,也定然對此早已心中有數,清清楚楚。
“濟南勝,則諸公的赤膽忠心,主公定不會相忘。濟南失,則諸公之偉烈英名,亦必傳遍南北。此戰,對於你我而言,是成則顯貴,亡則青史。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當五鼎烹!人生如此,夫復何求!既然如此,援軍何時會來,又有什麼關係呢?此為行健的微末淺見,諸公以為如何?”
楊行健左右的屬官、親兵,皆親信人,都是海東舊人。人皆振奮,都道:“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當五鼎烹!”
一隊隊的民夫,在士卒的監督下,抬著開水、飯食,以及補充戰鬥消耗的箭矢、用來打敵的瓦片、木石等物,川流不息,經過楊行健等人的身前,送去城頭。楊行健果斷敢為,先採取措施安頓民心,又用言辭激發出來屬官的勇氣,仰頭看了看天色,繁星點點,長夜未央。他拍了拍肩輿,吩咐:“去城頭,本官要與平章、將軍同肩並戰。”
肩輿,轎伕們抬在肩膀上行走的。他高高踞坐其上,打發了屬官各安其職,然後只帶了三兩個親兵,徑往城頭奔去。
他去上城頭,可能對守城的戰鬥不會有幫助,但是以他文臣之身,竟然有膽氣登城觀戰,對軍中計程車氣與城中的民心卻定然會有不小的鼓舞。越近城邊,危險越大。地面因挖掘壕溝的原因,起伏不平,甚不好走。
城外察罕軍的投石機、火炮,不時打入城內,或者在城頭上滾兩滾,墜入內城牆下。落的不是地方的,一塊巨石就能沖垮好幾座民宅。巨響不斷,煙塵漫天。直教人分辨不出,沒火把照明處,黑壓壓的難見五指,到底是因為夜色,抑或還是因為煙塵。
好在住在城邊的居民早就已經分散入了城中。除了民夫、士卒的誤傷,人員的傷亡並不算多。
除了巨石、炮彈,還有城外土山上射進來的箭矢。嗖嗖嗖,落雨也似。穿過土牆,走過壕溝,轎伕們迎著箭雨,順著馬道,艱難地朝城頭上行走。路過的民夫紛紛給他們讓道。落箭太多了,民夫們動輒便有中箭,慘呼痛叫,隨即被扶下抬走。楊行健坐的位置高,相比之下,危險性更大。跟在轎子邊的親兵從者抬起盾牌,為他遮擋。楊行健看了眼兩邊鬧轟轟的民夫佇列,幾乎所有的民夫都在看著他。他略整衣冠,正襟危坐,道:“去掉盾牌。”
“大人?”
“去掉盾牌!”
盾牌撤掉。露出他毅然堅定的形象。冒矢石,神色泰然。也不知從誰人先起,民夫的佇列漸漸安靜下來。中箭的不再高呼,引漿的陷入沉靜。一個、又一個,一隊、又一隊,成十上百,成百上千的民夫,跪倒在地。無數的人,仰望他高高在上,迎面箭雨,神色自若,一步步,登上了城頭。
“楊大人!威武。”
是夜起,城中傳言頓息,居民遂安。城頭上,星光燦爛,楊行健下了肩輿,與楊萬虎並肩而立。縱槍林箭雨,他們絲毫也無憂懼。兩人相顧一笑。雖一文一武,此時不免惺惺相惜。楊萬虎道:“大人來了?”楊行健答道:“為將軍助陣。”沉默了片刻,楊行健又道:“王保保攻勢雖銳,不足懼也。”楊萬虎點了點頭,沒有回答,極目遠眺,視線投往南方。
透過重重的夜幕,往南。經由燈火通明、正在熱火朝天築造營壘的高延世、李子繁部的頭上再往南。同一片的璀璨星空之下,南方往南,泰安。守益之關鍵在濟,守濟之關鍵在泰。泰安在,察罕河南軍無法北上,則無以支援王保保。泰安失,察罕與王保保河南、河北軍會師一處,則濟南難保。
——
1,劉福通所部,遇到艱險的時候,常有同唸佛號,以堅信念的舉止。
歷史上,紅巾軍東征高麗。時值冬日,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三軍士卒凍傷者甚眾,皆聚集帳內,唱誦佛經,互相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