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6 大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6 大都 (2 / 3)

“‘閻王好見,小鬼難當。’這句話,你沒聽說過麼?”那百戶官兒倒也實誠,操著一口半生不熟的漢話,說道,“帶著這麼多好貨物,沒點孝敬,叫聲老爺,就想進城,卻把俺們看做甚麼了?看門守戶的呆頭鵝麼?”

羅李郎倒手探入袖子裡,取出了幾張的鈔票。

百戶官兒瞧也不瞧一眼,嗤笑道:“些許廢紙,糊弄誰呢?黑的眼,白的銀,老爺俺只認真金白銀。”這百戶說的不差,去年饑荒,大都城內一錠鈔,五十兩才買八斗米,那紙鈔也的確快要變成廢紙了。民間買賣,在很多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以物易物的情形。

羅李郎無奈,只得收回鈔票,重取出幾塊碎銀子,陪著笑臉塞給百戶。

百戶墊了墊銀子的重量,腰刀回鞘,說道:“老爺做買賣,向來明買明賣。一、二、三、……,你們總共十四匹馬,這點銀子只夠一半入城。”他把銀子揣入懷裡,伸出手,晃了晃,探到羅李郎面前,“要想全數過關,另一半呢?”

久聞色目人會做生意,沒料到未入大都,便先碰上了這麼一個買賣人。羅李郎三度探手,又再取出了點碎銀,那百戶方才滿意。

他退後半步,唱個喏,道:“世道艱難,老爺也一樣過的不容易。三個月沒發糧,肚皮餓得咕咕叫,不討些外快,難以果腹。有道是:靠山吃山,靠門吃門。有得罪之處,尚請多多包涵。……,老三,將這幾位貴商的馱馬牽過來罷,請入城。”

劉世民與羅李郎對視一眼,哭笑不得。隨行的護衛們接過元軍士卒還來的馱馬韁繩,走不的兩步,又突然被那百戶叫住。錢也給了,怎的卻還不讓走?劉世民心中一跳,強作鎮定。

那百戶三兩步趕上來,往城門處瞅了眼,說道:“城門口的老劉,狗日的出了名的不好說話,人喚劉扒皮。想知道怎麼能從他那兒過去麼?……,明碼標價,……,”他伸出一個指頭,“這個數兒。包你過關。”

羅李郎第四次探手入懷,摸出了一兩銀子。那百戶接住,拉了劉世民附耳低語幾句。臨了,一拱手,道:“按老爺這辦法,你要過不去,只管回來。二兩銀子還你,分文不少。這叫童叟無欺。”

劉世民連連道謝,依了他教的辦法,直接祭出五兩雪花銀,果然順利過了城門。羅李郎嘆道:“堂堂大元,門卒如賈。可笑如此,如何不亡?”只顧了回味剛才這離奇的經歷,他兩人一時間,連城內的人物、景色都忘記了觀看。

城中儘管才經饑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素來是天經地義的真理,況且大都集中了大批的權豪貴族,豪富者比比皆是,因此他們的皮貨卻是不愁賣的。尋了個路人,一番詢問,得知了皮貨市場的位置所在。

劉世民道:“演戲演十分。咱們且先去皮貨市場,轉手些皮貨,然後再找接頭的人,如何?”羅李郎點頭稱是,道:“正該如此。”

大都城內有兩個主要的商業區,一個在城市的鐘、鼓樓周圍,另一個在城西的順承門內。順承門內,多為羊、牛、馬、駱駝、驢騾等市,要買賣皮貨、綢緞之類,需去鍾、鼓樓。

他們從東邊崇仁門進的城,離鍾、鼓樓不是太遠,道路也很通暢。

沿崇仁門街,一直往西可到鼓樓,這條路上有好幾個重要的衙門。大都路總管府、警巡院、寶鈔庫、倒鈔庫,皆比鄰鼓樓。也正因為此,街上的崗哨甚多。為了謹慎起見,劉世民選擇了另一條路,走崇仁門街,第二個路口折往北行,經過孔廟、國子監,再折往西行,可到鐘樓。

路上人群熙攘,炎炎烈日,揮汗如雨。

沿街很多的店鋪都關了門,仍有開著的,看其門前的簾旗、匾牌,六成以上都是屬於權豪勢要之家所有的。或為權貴私產,或為寺院經營。元朝重佛,和尚們很有特權,寺院經營商業非常普遍。其所涉足的行業更是無所不包,邸店、當鋪、旅店、貨倉,乃至酒肆、礦炭。這種情況也不是隻有大都一地才有,各地皆然。

劉世民、羅李郎此次來大都,除了擔任使者的任務外,也有查探大都民生、風土、人情的職責。

他們混在人流裡,邊走邊看。發現開辦商鋪的,間或也有些與色目人又不相同的異族。他兩人雖從小到大沒出過遼東,卻也並非對外界全無聽聞,知道此類異族必為聞名已久的大食、波斯人了。

有元一代,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國商人,有很多來大都進行貿易活動的。馬可波羅稱讚大都為“商業繁盛之城”,認為“世界諸城無與能比”,其繁華的程度可見一斑。一些外商受到吸引,乾脆定居在此,改由行商變成坐商,從而便在城內開辦商鋪,也不足為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