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有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東南亞等處的商人也有。不過,外商中最多的還得數高麗人。
高麗人大部分為行商,坐商不多。往日太平年月,大都城中的高麗商人隨處可見,可謂成群結隊。最近雖因鄧舍新得海東的緣故,數量少了些,但是依然不少。畢竟鄧舍儘管與元政權處在敵對的狀態,卻不曾斷絕與大都的商業來往,只是禁止了糧食、馬匹等一些戰略物資的流出而已。
才走過不到半條街,劉世民就看見了三四隊的高麗商人。
聽著臨街商鋪熱鬧的叫賣聲,眼看摩肩接踵的街上行人。劉世民不由感慨,道:“現如今天下戰亂,大都又才受饑荒,城內竟依然這樣的繁榮。往日太平盛世的年間,真不知鼎盛到了何等的程度!”
羅李郎默然。
雙城算海東關北的重鎮了,與大都一比,若論繁華、人煙的稠密,怕連城外的村子都不如。別說雙城,即便遼陽、平壤、高麗王京這樣的名城,也是壓根不能與之相比的,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有個護衛道:“繁榮是夠繁榮的了,只是有一點未免美中不足。”
“哪一點?”
“滿城羶腥。”
羅李郎嚇了一跳,險些就要去掩他的口,手伸出了半截,縮回來,轉望左右,見無人注意,這才放下心,皺著眉,訓斥那侍衛,說道:“休得胡言亂語!此話若叫別人聽到,你我性命難保。”
他話音未落,旁邊跳出一人,碧睛獅鼻,又是個色目人,只聽得他高聲叫道:“那小哥兒適才講的甚麼些話?俺候你們早已多時。且住,且住,休要走了!”
——
1,殺人盈市。
“斷事官、燕京留守石抹鹹得不‘尤貪暴,殺人盈市’。他的親屬與‘勢家子’,光天化日之下就在燕京城內拉著車子搶東西,‘不與,則殺之’。斷事官不只兒‘斷事一日,殺二十八人’,其中有一人已‘仗而釋之’,正好有人獻環刀,不只兒就‘追還所仗者,手試刀斬之’。”
2,大都饑荒。
是夏,“京師大飢,民殍死近百萬,十一門外各掘萬人坑掩之,鴟鴞百群,夜鳴至曉,連日乃止。”
“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飢,後(奇氏)命官為粥食之。又出金銀粟帛,命資正院使樸不花於京都十一門置冢,葬死者遺骼十餘萬,覆命僧建水陸大會度之。”
時人有詩云:“城南官掘穴,日見委屍積。”“溝中人啖屍,道上母拋兒。”
3,順承門、崇仁門。
順承門,即今西單南。崇仁門,即今東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