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8 招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8 招降 (3 / 3)

“至於攻略山東。主公大可以暫時先與奇氏虛與委蛇,繼續派遣使者,與她來往談判,拖延時間。如此,我既得起利,又免其弊。一舉兩得。”

鄧舍沉吟。

楊行健飽讀詩書,對名分大義看的很重。他漲的滿臉通紅,開口就要接著反駁。羅國器打斷了他的話,問道:“奇氏的意思很清楚,我海東只有先答應了她的這兩個條件,然後她才會幫我挑撥察罕與孛羅不和。若依潘大人所言,虛與委蛇,就等於沒有把應承落在實處,奇氏得不到滿足,怕不會為我海東出力。怎麼能‘既得其利,又免其弊’?”

“把她的這兩個條件翻個個兒。”

“如何翻個個兒?”

“找個託辭,暫時不答應她的第一個要求,可以先答應她的第二個要求,許皇太子親信、三寶奴進入海東。”

“用什麼託辭?”

“去年皇太子意圖北巡,未能成行。我海東願調遣精銳,攻取北地,挑起事端,為皇太子創造北巡的機會。甚至,主公可以點名提出,不降元帝,慕皇太子之德,願降皇太子。以此為託辭。

“但是,卻有一個前提,孛羅勢大,我軍要攻取北地,挑起事端的話,怕不是他的對手,為免得弄巧成拙,奇氏與皇太子必須先挑撥孛羅與察罕的不合,然後我海東才能出軍,為皇太子造勢。”

羅國器道:“紙上談兵容易,潘大人計策雖好,但是奇氏與偽元皇太子並非三歲小兒,他們會心甘情願地按此行事麼?”

“主公接二連三地派遣使者往去大都,曾為奇氏送去過幾份大禮,為她報了滅族之仇。遼東一戰,主公又故意放走搠思監,以為示好。或許他們不會因此便相信主公的誠意,卻十有八九會據此判斷主公首尾兩端。就像是張士誠,首尾兩端,便有了可以利用的基礎。

“並且,察罕一支獨大,勢力遠過孛羅,對元廷來講,壓制察罕不過早晚的事兒。換而言之,主公的請求,對他們來講,其實順手之勞。順手之勞,卻可以換來主公的甘願為皇太子造勢,就好比人在家中坐,元寶天上來,為什麼不去做?”

潘賢二認為,平衡察罕與孛羅的事兒,蒙元朝廷早晚會做的。有沒有鄧舍都是一樣,至多,鄧舍的插手,提前推動了此事的進行。所以只要鄧舍肯許諾給他們好處,他們就絕對會答應。

但是,卻有一點,羅國器問道:“難道他們就不怕白忙一場,最終主公食言,落個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麼?”

“縱使最終主公食言,他們白忙一場,對他們有什麼損害?並且為堅其信心,主公完全可以先與之私下籤訂協約,設若主公最終食言,就任由他們把協約公佈天下,如此一來,受到損害的不是他們,反是主公。

“並且,他們不知曉主公攻略山東的意圖,以為主公不過在求自保而已。由此推斷,主公如果食言,對我海東又有什麼利處?難不成主公還能趁機南下,攻打大都?主公敢這樣做麼?沒有外壓,察罕與孛羅可以不和。有了外壓,察罕與孛羅還會不和?想想當年三路北伐的事兒,察罕與孛羅定然會一致對外。

“綜合以上,對他們來講,事成,得利;不成,無損。只要主公把誠意拿出來,臣敢斷言,奇氏與偽元皇太子必然同意。”

聽起來有些道理。眾人的目光同時轉向鄧舍,鄧舍斜倚座上,遠望堂外,沉思不語。

——

1,藉助搠思監與樸不花挑起察罕與孛羅的內鬥。

這並非不可實現的。

“時帝益厭政,不花乘間用事,與搠思監相為表裡,四方警報、將臣功狀,皆抑而不聞,內外解體。然根株盤固,氣焰薰灼,內外百官趨附之者十九。又宣政院使脫歡,與之同惡相濟,為國大蠹。”

在察罕與孛羅的內鬥過程中,“而丞相搠思監與資政院使樸不花,默貨無厭,視南北兩家賂遺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之賂厚,則曰密旨令汝並北,北之賂厚,則曰令汝並南。由是構怨日深,兵終不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