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5 縱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15 縱橫 (2 / 2)

鄧舍點了點頭,摸著髭鬚,繞著室內轉了會兒,沉思著說道:“姬宗周,……?王公,羅公,你們與他見過面,覺得此人如何?”

王宗哲與羅國器都見過姬宗周。王宗哲道:“此人也是偽元進士出身,說起來,算是臣的後輩。他這個人,……,話不多,很乾練。”羅國器介面道:“不但幹練,且很明智。臣曾與之說及天下大勢,他講了一句話很有深意。”

“什麼話?”

“主公東遷,江南群雄三足鼎立。若無海東,北地豪傑紛爭早定。”

“主公東遷”,講的是小明王遷都安豐。不過,姬宗周這句話重點不是說小明王,而是在說朱元璋。汴梁一破,宋政權走向了衰微,同時朱元璋卻接連擴地。小明王本來就對他沒有多少的控制力,如今此消彼長之下,他更隱然有了自成一家的態勢,與張士誠、陳友諒三家鼎足江南。

北地豪傑,最出眾的有四家。察罕、孛羅、山東、海東。察罕兵威甚兇,孛羅擁眾數萬。要沒有海東的異軍突起,單憑山東一家,絕對難以支援。他的這個判斷,與真實的歷史倒是十分吻合。在原本的時空中,孛羅向北、察罕向東,一個收復了上都,一個不久後即輕鬆攻佔了山東。

但是現在有了鄧舍,有了海東,北地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姬宗周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他其實是在說山東不如海東,表面上看似讚譽,然而再往深層裡分析,結合他昨天替鄧舍說話、委婉勸住了王士誠欲殺鄧舍的舉動,他的這番讚譽中是否還會有著另一層的意思呢?

鄧舍若有所思。

羅國器瞥了王宗哲一眼,往前一步,對鄧舍附耳低語,道:“宗周本偽元舊官,降毛貴乃不得已之舉。今毛貴死,與毛貴相比,王士誠的才幹又遠遜不如。臣以為,似乎可以在此人的身上做些文章。”

羅國器原本蒙元士子的出身,細說起來,與王宗哲降官的身份相差不大,從賊是為被迫,現而今卻因海東的蒸蒸日上,而從不甘願改作了儼然以嫡系自居,反而把王宗哲看作了外來之人。

鄧舍凝神沉思,緩緩頷首,道:“可以一試。此事便交你去辦。切記,需得謹慎,首要之務,先探清楚他究竟何意,若果然有爭取的餘地,然後方可拉攏。要快,但千萬不可急躁。”

“是。”

他兩人低聲細語,別人聽不清楚。楊行健順著潘賢二的思路,接著說道:“我海東知己知彼,卻還不夠。既然田家烈有了警覺,臣以為,主公接下來的計劃也應該隨之做些稍微的改變。至少,加快推行的速度。”

“楊公此言不錯。……,羅公,顏之希近日的活動情形如何?”

“每日早出暮歸,頻繁訪友。尤其與益都三友裡的國用安、李溢來往密切。除此之外,並無異常。”

“你等交接益都文臣、士子,進展如何?”

“益都的文臣、士子,大多數對臣等皆很是歡迎。特別臣往日在尼山學院的同窗,在益都的也有不少,特別有兩三個交情莫逆。主公招攬他們的意思,臣只不過稍作透漏,他們即欣然接受。”

“甚好。”鄧舍環顧眾人,道,“圖謀山東,分為三步。第一步已經基本完成,便如楊公的提議,第二步提前展開!”叫來畢千牛,鄧舍取出一件隨身信物,交付與他,命令,“即送去遼陽,吩咐洪、姚兩位先生,即日派出使者往去孛羅、察罕、大都等處!”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海東發展到現在,早已不能單純的用軍事來解決一切問題。欲圖山東,首在謀略,其次外交。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縱橫捭闔,方可獲勝。

鄧舍的命令傳入海東,當天夜晚,數支扮作商人的使者隊伍就出了遼陽,曉行夜宿,日夜兼程,趕赴各地。

——

1,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前四句的意思是:蟬棲身高處,雖然品性高雅,卻風餐露宿,難以飽腹。即便終日鳴叫,也不過徒勞無功。夜深人靜,它鳴叫得累了,聲響漸漸不聞,可那一樹的葉子,依然只管碧綠,無情的一聲不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