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鄧舍接過畢千牛取來的馬刀,佩戴身上,環顧諸將,神色堅毅地說道:“傳我將令,自今而後,三軍上下,無論誰人,皆不許佩戴短劍。此戰,非我之恥,實為海東之恥。望諸將深刻銘記,知恥而後勇。左帥之仇不報,則臥薪嚐膽,永無止日。”
洪繼勳伏地應諾,諸將皆道:“左帥之仇不報,則臥薪嚐膽,永無止日。”
鄧舍儘管悲憤、自責,卻也明白洪繼勳說的對。一錯不可再錯。他連夜集合城內城外的諸將,召開軍議,總結此戰的得失。得到了三點教訓。
第一,此戰太過輕敵。第二,不夠重視情報。雖探知了敵人的虛實,敵人營地周邊的地形卻沒有詳細瞭解。如果陸千十二與左車兒能提前知曉元軍營地邊兒上有處沼澤的話,肯定不會上當。第三,隨著遼東、海東的戰事結束,海東將要面對新的敵人。新的敵人實力更加強悍,類似千里奔襲的舉動,以後千萬需得慎重考慮。絕不能冒險大意。
開完軍議的次日,鄧舍感了風寒,一病不起。
他在病中,不忘陸千十二的傷勢。吩咐畢千牛給陸千十二送去了上好的傷藥,以及長白老參等滋補之物。並且把給自己看病的大夫派去給陸千十二治傷。知道的,聽說這件事的,都以為陸千十二真是太得鄧舍的寵信了,竟以敗軍之將尚得如此的殊遇。大多稱讚鄧舍仁厚,顧戀舊情。
唯有識者寥寥數人,私下裡議論,說陸千十二是死定了。並舉出吳起曾經給士卒中生瘡者吸膿的故事,以為佐證。
當然了,到底鄧舍心中是怎麼想的。究竟是純粹的關懷陸千十二,抑或是想要迫使他戰死。除了他本人之外,沒有人可以真的猜出。諸將所能看到的,鄧舍病後第三天,釋出了一篇文告,榜諭海東,追封左車兒為行樞密院副樞,追贈驃騎衛上將軍號。
行樞密院副樞是從二品,與左車兒本來的翼元帥之官職,品級相當。但是一在行省,一在地方,地位的重要性自然不能相提並論。元朝的武散官共分三十四階,驃騎衛上將軍是其中之一,為正二品。
要說鄧舍區區一行省之主官,沒權力封贈屬僚。但慘勝過後,急需振奮士氣,所以顧不了太多。不過他在釋出文告的同時,也提前遣派了信使往去安豐,請求小明王核准,算是走一個程式上的過場。
左車兒有一個族弟,本名左十三,年紀不大,十五六歲。——他兩人是在永平起兵後碰上的。左這個姓氏很少見,一敘輩分,果然是同族。左十三現在軍中,擔任百戶。
鄧舍收養了他作為義子。改鄧姓,賜名,喚作鄧承志,意思繼承左車兒的志向。左車兒這個名字,有點不登大雅之堂。鄧舍在釋出的文告中,也給他起了個大名,取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兩句:“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叫做左烈存。
這本來是件小事,卻不料在軍中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海東行省的官員竟然因此掀起了一場改名的風潮。比如陸千十二、陸千五這類的不雅名字,統統主動改掉,又如雷帖木兒不花、方米罕這類的蒙古名字,也更是積極改變。
這風潮發展到最後,甚而有人上表,大膽請鄧舍改名的。舉的理由光明正大,“未聞一品之貴,有以舍為名。主公固不拘小節,然為行省未來的考慮,當擇有意義的字,以為美名,傳天下”。
這是後話,不必多提。
鄧舍一病,半月不起。軍政大事悉數委於洪繼勳。有不忿察罕腦兒之戰,積極請戰的,全被洪繼勳拒絕。這一日,上都傳來軍報,察罕腦兒、宜興州、興和的元軍開始逐漸撤退了。尖山寨等地也有詳實的軍報送來。
根據可靠情報,察罕腦兒一戰,元軍竹貞部陣亡兩千三百,傷者一千餘。之所以死的比傷的多,是因為左車兒、陸千十二在元營中大肆放火的緣故。火傷不比其它,特別大面積的火傷,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必死無疑。
鄧舍部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慘勝,孛羅軍也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慘敗了。經此一戰,雙方不約而同重新估計對方的實力。孛羅帖木兒權衡利弊,正如鄧舍早先的判斷,放棄了攻打上都的念頭。
並且姚好古聯絡上了蔚州的楊誠。楊誠與鄧舍沒交情,他不在乎遼東、上都的生死,但眼見元軍的主力為平定陽翟王的叛亂接連北上。腹裡空虛。如此天賜的良機,自然不肯輕鬆放過。他頗是藉機擴大了些地盤。
蔚州離大同不遠,逼近京畿,威脅遠比上都、遼東要大。孛羅不能坐視不管,乾脆回師,轉攻蔚州。
楊誠出身山東,借宋政權的三路北伐,方才在河北有了塊立足之地。他原本佔據飛狐、靈丘等處,雖得蔚州,時日尚短,地盤既小,兵微將寡,不是孛羅的對手。
以前,孛羅帖木兒的注意力或在山西,或在漠南,沒空理會他。如今全師南下,大軍臨境,楊誠幾無還手之力,不數日間,蔚州城就宣告失守。孛羅緊追不捨,追至飛狐縣的東關,楊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沒奈何,帶了數百親信棄軍遠遁,聽聞去了山東。餘部盡降。
這一場戰事,前後經過不足半個月。
鄧舍聞訊孛羅帖木兒撤軍的次日,病好了。
孛羅既然撤軍,察罕腦兒就可以不必再管。打了一場惡戰,總得有些收穫。應雷帖木兒不花的主動請求,鄧舍調集三軍,以其為主帥,陳牌子為副帥,進駐上都,並請程思忠帶本部,立即趕來高州,另行委以重任。
上都軍總計近兩萬人,老卒有一萬上下,半數是雷帖木兒不花的部屬,半數是程思忠的部屬。雷帖木兒不花熟悉上都的虛實,他一反水,投靠鄧舍,程思忠無可奈何,拱手交出了上都的軍權,日夜趕赴高州。並按照鄧舍的軍令,他分出本部騎兵五百人,付與雷帖木兒不花,算是補充其在察罕腦兒一戰中的損失。
不久,鄧舍正式設立開平翼元帥府。開平,即上都的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