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敲金蹬響,人唱凱歌還。
楊萬虎面見鄧舍,奉上告捷文書。鄧舍果然大喜,當日夜間,舉辦酒宴,海東文武官員,三品以上,悉數出席。
楊萬虎“都指揮使”的官銜,與萬戶相仿,是為三品,加翼元帥府元帥位,可升半格,從二品。前來赴宴的官員,從二品以上的,有好幾個,類似姚好古、洪繼勳都是正二品的高職,他本來沒資格坐在前邊。
鄧舍遵循雙城舊例,拉了他,坐上主席,就挨近在自己的身邊。對他如此禮遇,除了因他立有大功,更因他代表的趙過所部。
洪、姚居前,群臣起立,第一杯酒,先敬鄧舍。洪繼勳上祝酒辭:“今我大軍,奔襲千里,一鼓而破敵國之都城,擒其王,獲其後。有諸將之勇,有群臣之謀。但是,功勞最大的,還是主公。要沒有主公的英明神武、賞罰嚴明,就沒有諸將的勇敢;要沒有主公的運籌帷幄、兼聽則明,群臣的出謀劃策,便無英武之地。
“觀彼中原豪傑,彼此攻伐,看似氣焰漲天,但是能如主公這樣,擒獲一國的國君,讓他匍匐腳下的,一個也沒有。今得高麗,主公之名、主公之威,必將光被四表,格於上下。臣等,為主公賀。”
洪繼勳說的很中肯,沒有把所有的功勞都說成是鄧舍的,點出了其中有文臣武將們的出謀劃策、浴血奮戰。要換了個別人來說,當此大捷,絕不會如此,少不了一頂頂高帽子戴上去,豈會止“英明神武”四個字簡單概括的?這也是洪繼勳的性格使然,要讓他如吳鶴年這些人一樣溜鬚拍馬,怎麼也做不出來的。
鄧舍也站起身來,端起酒杯,笑道:“能得王京,我當然有功勞。”
他很少說笑話,群臣急忙捧場,發出點笑聲,笑了會兒。
鄧舍神色一正,接著說道:“此戰雖勝,高麗未平。諸公,不可驕傲,更不可懈怠。只要諸位能精誠團結,這次的勝利,對我海東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杯酒,大家一起飲了!你們為我賀,我也為你們賀。哈哈。”
君臣相得,如魚得水。
眾人飲了第一杯酒。第二杯酒,當敬主要的功臣。鄧舍親手給洪繼勳、姚好古兩人斟上滿杯,請他們飲了。接著第三杯酒,敬前線征戰的將士,由楊萬虎等幾個回來的軍官代表喝下。——報捷的軍官們,鄧舍特別放寬,也允許了他們參加酒宴。
酒過三杯,鄧舍拍了拍手。
堂外轉出一班女樂,鼓瑟吹笙,歌舞大作。數個侍衛捧了幾樣物事,列隊上堂,一一擺在地上。
眾人只覺香氣浮動,抬眼看去,卻是幾盆杜鵑花。一樹樹花朵錦簇,有紅的,有白的,有紫的,紅的又分深紅與淡紅,放在一起,奼紫嫣紅。在紅色燭光的映襯下,如彩虹霞光。花芳馥郁,爭奇鬥豔。
鄧舍笑道:“這幾盆杜鵑,趙將軍特命人送來的,採自高麗王的後宮花苑之中。洪先生曾說過,待王京破日,系彼國君於座下,共賞名花於良宵。豪情壯志可嘉,文人雅趣可品。高麗王暫時送不來,洪先生,先與這幾盆杜鵑,聊以助興吧。”
春風沉醉,其樂融融。
數千裡地的高麗,只有一個王。比大熊貓還要珍稀。得一個高麗王,何止價值連城。他的王位,與中原那些自立為王的割據勢力又大不相同,傳承數百年了,如果說中國的皇帝是天潢貴胄,龍子龍孫,那麼高麗王怎麼著也算是血統高貴的蛟子蛟孫了。
鄧舍怎會不高興?群臣怎會不興奮?別的不說,就憑“生擒敵君”這一條,就實在千載難逢。在座的諸人,必然青史留名。讀書人,重視這個。這場夜宴,日後沒準兒,還會被寫入史書呢。
想到此處,有些官員就比較拘束了,害怕失禮,落個笑柄出去,未免難堪。鄧舍灑目一看,對他們的心思,略微有所瞭解,暗中一笑,袖子裡抻出拳頭,叫楊萬虎,道:“橫刀立馬,唯我楊大將軍。來,來,來。咱倆行個酒令,劃上兩拳,瞧瞧究竟誰勝誰負?”
楊萬虎沒讀書人那麼多的花花腸子,辭讓了兩句,耐不住鄧舍的堅持,兩個人吆五喝六,猜了起來。
諸人湊趣觀看,有人自告奮勇,來做仲裁。楊萬虎性子倨傲歸倨傲,人不傻,沒蠢到真的豁出全力與鄧舍拇戰交鋒的地步,心有顧忌,氣勢上先就輸了三分。兩人拳來指去,轉眼間,楊萬虎連輸三杯。
姚好古等人鬨堂喝彩。
鄧舍自知勝之不武,哈哈一笑,攆了眾人,道:“猜枚划拳,得有殺氣。你們這些讀書人,玩兒不來的。且去,那邊廂有酒牌、籌令。今日盛會,雖無蘭亭曲水流觴之雅,但規模尤其過之。諸公,……,不醉不歸!”
絲竹歌舞,滿堂皆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鄧舍灌著楊萬虎喝了不少,饒他量大,有些吃不消了。燭光跳動,焰苗映出他滿面的酡紅。人喝酒,有的上臉,面色發紅;有的不上臉,越喝臉越白。這與生氣的道理是一樣的,發怒而面紅,是為血怒,發怒而面青,是為筋怒,發怒而面白,是為骨怒。
鄧舍帶點醉意,指點楊萬虎,笑道:“真不愧我的大將軍,有血怒之勇。”
他推開酒杯,抽出短劍,屈指往劍刃上彈了一彈,說道,“自我登丞相位,此劍收藏已久。每當夜深,常聞壁上匣中吟。你今日送來捷報,我心甚喜。可惜,可嘆,我不能親臨前陣,殺敵潰營。”倒轉寶劍,遞給楊萬虎,“紅粉與佳人,寶劍贈英雄。這柄劍,就送給你罷。”
他此為故技重施,當眾送劍,與早先閱兵場上,贈鐵槍與張歹兒如出一轍。雖然如此,楊萬虎喜出望外,他跪拜磕頭,雙手接過寶劍。
鄧舍扶了他起來,溫言說道:“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將軍一怒,流血漂櫓。這寶劍與你,你臨陣殺敵,便如我在。日後行兵用事,需得加倍小心,不可使得此劍落入敵手,玷汙了我海東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