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33 水軍 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33 水軍 Ⅲ (3 / 4)

藤次郎年紀不大,能忍,笑道:“長野君是小人等的前輩,俺藤菊黨沒有意見。長野君說怎麼分,就怎麼分便好。你們諸位呢?”

剩下的兩個倭人,一個與松浦黨交好,當然支援長野四郎。另一個與藤次郎交好,他有些不滿,但是在長野四郎往日的淫威之下,敢怒不敢言,訕笑著,也同意了藤次郎的提議。

長野四郎哈哈一笑,道:“耽羅島,好地方。能養馬,又易守難攻。俺松浦黨雖為此次行動之主力,有前輩的身份,自也不能仗勢欺人。這耽羅島,就讓給你們藤菊黨吧。島上的馬匹,俺不要多,不管丞相分給你多少,俺只要一半,如何?”

三言兩語,把大頭兒佔了去。

藤次郎心頭的火,騰騰往上冒。他咬了咬牙,想到與鄧舍的約定,有心就此答應,又怕答應的太爽快,難免引起長野四郎的懷疑。他扮出一副忍氣吞聲、心有不甘的模樣,說道:“俺藤菊黨人雖少,也有千餘的弟兄。這麼分,俺答應,弟兄們不答應怎麼辦?”

“好辦!”

長野四郎目光一轉,笑嘻嘻對鄧舍說道:“這事兒,次郎君求丞相再幫你個忙,不就成了麼?”

“什麼忙?”

“丞相拿下耽羅島後,順手再把巨濟島,替次郎君拿下,不就行了?有這麼兩座大島嶼在手,換了是俺,也忍不住心動了呀。”

巨濟島,僅次耽羅,是為南高麗的第二大島。

長野四郎什麼東西?一句話,就想要指使鄧舍。是可忍,孰不可忍。憨厚如劉楊,面色也是不由一變。鄧舍卻不惱怒,微微一笑,說道:“次郎君只要願意。我自無不可。”

倭人退走,鄧舍單獨留下了劉楊。

長野四郎的貪婪與狂妄,叫他有些不能放心。貪婪往往代表狡詐,狂妄不能服從指揮。這次作戰,水軍可謂重中之重,絕不能有半點的閃失。劉楊早先的密報中,對松浦黨的來歷,有簡單的介紹,但是語焉不詳,講述的不太清楚。故此,鄧舍留下他,做進一步的諮詢。

劉楊撓了撓頭,日本的政治體制,與蒙元有很大的不同,要想幾句話就講明白,很有些難度。

他想了想,道:“松浦黨的老巢在九州肥前一帶,長野四郎並非他們的最高首領,他們的大頭目叫松浦什麼來著。松浦,是一個姓氏。松浦黨的水軍,在倭國沿海很有名氣的。據說,他們的大頭目,還有一個叫做‘守護’的倭國官職,大約相當於我朝的分封諸侯之類。

“當年,韃子皇帝忽必烈攻打倭國,這松浦黨,就曾參與抵抗,似乎還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不過,也損失甚大。後來,倭國南北朝之亂,松浦黨支援南朝,勢力得到壯大,擁有很多的武士。而今在九州沿海一帶,依然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你是說,長野四郎是倭國官方的人?”

“他也算不得倭國官方的人。倭國人稱忽必烈的東征為蒙古來襲,兩次蒙古來襲,立功的武士極多,但是倭國幕府沒有足夠的土地、銀錢應付賞賜,有一部分人,就轉而幹起了沒本錢的買賣。長野四郎,從他的祖輩開始,就加入了海賊的行列,雖然依舊頂著松浦黨的名號,和他們的家主,那個叫松浦什麼的守護,還是有區別的。”

“噢,也就是說,長野四郎有官方的背景,行海賊劫掠之實。對麼?”

“……,可以這麼說。”

劉楊的這一番講解,有似是而非的地方,大致上沒有錯。他去對馬島才兩個多月,人生地疏的,開始時,還語言不通,能這麼快就把松浦黨的來龍去脈瞭解了個差不離,算是很不錯的了。

當時,倭寇聚集最多的地方,有對馬島、壹歧島、平戶島,高麗稱之為三島之賊。藤光秀等,就是對馬島的悍將;松浦黨,則即為平戶島的主力。

他們的起源,與忽必烈東征日本,的確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發展到如今,勢力之大,連幕府都無力鉗制。這中間,固然有南北朝之亂的原因,但要說他們的背後,沒有當地官方或明或暗的支援,顯然不可能。

鄧舍頓時明白了,為什麼長野四郎稱他為“盟主”,言辭間,亦不以海盜自居。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他的背後,必有平戶松浦氏的影子。要不然,就憑他們這些海盜,一群烏合之眾,怎會竟敢有獨吞全羅道的野心?

想到此層,鄧舍反而放下了心。

與倭國地方的豪族打交道,總強過與不知根底的海盜打交道。有平戶松浦氏的暗中支援,倭寇水軍的力量,又可多三分把握。他沉吟片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問道:“長野四郎有這樣的背景,藤次郎提議藉機撲滅他,就不怕遭到平戶松浦氏的報復麼?”

“大將軍,你沒去過倭國。倭國的守護們,聽起來很厲害,其實佔的地盤都很小。比如平戶松浦氏,水軍厲害不假,可平戶島不過一二百里方圓。別說南高麗的全羅道,藤次郎若果能在大將軍的支援下,得到耽羅、巨濟二島,區區平戶,豈會在他的眼中?”

中國稱地方為州縣,倭國稱地方亦為國,動輒數十國怎樣怎樣,實則加在一處,怕還不及中國的一州之地。

經了劉楊的提醒,鄧舍不由失笑,加手在額,笑道:“卻是我想差了。……,嗯,既然如此,你且回去。有兩點需得注意,第一,對長野四郎要好生拉攏,即便他出言不遜,也不要理會。第二,找機會告訴藤次郎,我答應他的,一定會給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