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33 水軍 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33 水軍 Ⅲ (4 / 4)

“大將軍請三思。松浦黨的水軍,還是很強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我既然答應了,當然就要做到。男子漢,大丈夫,首重然諾!劉將軍,這一點做人的道理,你不可不知。這樣的話,以後不要再說起了。”鄧舍正色教訓道。

劉楊連連點頭,樸實的臉上,再度露出憨厚的笑容,道:“是,是,末將知錯了。請大將軍放心,類似的話,末將絕不會再說。”

鄧舍哈哈一笑,道:“下去罷。”

劉楊躬身出堂,堂外夜色深沉。

畢千牛侍立堂外,從始到終,聽完了整個的會見過程,見劉楊遠去,他轉入堂內,憂心忡忡,說道:“大將軍。劉將軍適才的話,並沒有錯處。我海東水軍不行,若是協助藤次郎,火拼不成,惹惱了松浦黨,就算我軍順利攻取了南高麗,今日南高麗沿海之倭患,難免也會成為明日我海東之麻煩。”

這點道理,鄧舍豈會不知?

他早在決定借力倭寇之時,就想到了將來可能會因而出現的難題。倭人狼子野心,可用而不可留。海東雖然水軍力量不足,但是,怎麼個“不可留”,卻並非只有動武一策。他沒有直接回答,轉而去問畢千牛,道:“近日讀書,讀到哪裡了?”

“大將軍請來的先生,每日給輪休的侍衛們講《直說通略》,已經說到秦昭襄王時了。”

《直說通略》,乃時人鄭鎮孫以《資治通鑑》為藍本,用俗語寫成的一本通俗史書。

畢千牛等做為鄧舍的侍衛,就好比蒙元皇帝的怯薛,當之無愧的“近人”,“親信”,早晚要有大用的。比如前兩任的侍衛長官趙過、左車兒,如今早已各鎮一方。因此之下,對他們進行及早地培養,既是需要,也有必要。

那麼,怎麼培養他們呢?先從理論上下手。司馬光做《資治通鑑》,其目的在諮政事,涉及有歷代兵事。有事例,生動活潑,誠可謂最好的教材。

“秦昭襄王前,齊國有位齊景公,朝中有位宰相,名叫晏嬰,用兩個桃子殺了三個勇士。是為‘二桃殺三士’。你明日,不必去問你的先生,可以去問問洪先生與姚先生,這是怎樣的一個典故。”

二桃殺三士。

全羅道與耽羅島,就是鄧舍的兩個桃子,藤光秀、長野四郎與別的入夥倭寇,就是鄧舍要殺的三士。他與劉楊的對話,至多也就騙騙畢千牛這樣的老實人,洪繼勳與姚好古聞聽之後,一個莞爾,一個嘿然。

次日,兩人聯袂前來。

——

1,合計船隻七八百艘。

“恭愍王時期倭寇的特點是:……,從開始二十艘左右的船隊發展到人數三千或船隻四百餘艘的大規模倭寇。”倭寇不但沿海寇掠,其中還有“騎兵隊的參加”。

2,耽羅依舊處在蒙元的控制之下。

元末,順帝欲避亂在此,構造宮殿。

3,耽羅胡馬。

耽羅牧場的馬匹,到明朝時,“尚有兩三萬匹”。

4,守護。

武士出身的軍事行政官。南北朝時期,許可權很大,可在某一地域獨立地行使權力,往往轉變為守護大名。

守護大名,幕府任命的地方武士集團首領。大名就是大名主的簡稱,表面上土地是國有的,大名主或小名主簽署一份委任書,成為“名田”,交給他們租用、管理。小名主,多為富裕農民。

5,忽必烈東征。

日本當時兩陣對戰,尚且流行“一騎討”,就是如《三國演義》所寫的那種,兩軍放圓,一將出陣,然後通名單挑,很有我上古時期,講究堂堂之陣的遺風。只不過,在蒙元火器如此犀利的情況下,“一騎討”的下場,可想而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