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
劉楊給鄧舍有過密報。藤次郎之所以肯下這麼大功夫,唯一的要求,就是想請鄧舍幫忙,藉機消滅、吞併松浦黨。不管怎麼說,藤次郎擔任的有海東行省的官職,馬馬虎虎算自己人,況且這事兒對海東也有利,鄧舍自無不答應的道理。
鄧舍問道:“那麼,請問長野君。南高麗水軍,船隻幾許?善戰計程車卒多少?勇將為誰?若兩軍對陣,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裡?高麗水軍的長處是甚麼?短處又是甚麼?設若從海上攻打江華島,有幾分勝算?”
“高麗水軍,既無勇將,又無善戰之卒。往日俺們往去南高麗南部,常常三兩船隻,就可通行無阻,高麗水軍每每望風而遁。如此的鬥志,有何憂慮?沿海的城池中,更有許多打著俺們旗號的高麗賤民,隨時能夠接應。江華島,俺們沒去過,不過,諒其小小島嶼,比得上耽羅麼?比得上巨濟島麼?巨濟島也不是松浦黨的對手,何況江華島!”
邊兒上一個倭人介面說道:“丞相勿憂。長野君說的不差。這次,應丞相之召,四國、九州、對馬島等地,願意合夥兒參與的隊伍,大小不下十數股,剔除濫竽充數,尚有耐戰海船七八百艘,人手達六千餘人。
“其中,松浦黨、藤菊黨、經光黨等,尤為精悍。數年前,甚至攻入南高麗王京附近,進出自如,如入無人之境。小小的江華島,唾手可得!”
他們一個個拍胸脯保證,鄧舍自然不會全信。他從不會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對他來說,倭寇不過是利用的工具,絕非倚仗的中堅。兩個月來,劉楊在對馬島招攬倭寇,他在平壤也沒閒著。
他用種種的藉口,徵召了大量的海船,緊急挑選、訓練了數千計程車卒,不要求他們水上作戰,挑選的條件,只要能達到不暈船、不怕水、會游泳即可。
他的計劃是,先驅倭寇為先鋒,吸引高麗水軍之主力,掩護數千士卒登陸,進行島上作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徹底控制江華島之目的。這樣,就算陸地作戰失敗,最起碼在南高麗埋下了一個釘子。
隨後,以之為基地,集中主要力量,應對高麗水軍的反撲,狙擊、攔截,尋找機會,展開決戰。總之,務必要把制海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從而,使得奔襲王京的步卒沒有糧餉、兵源等方面補給的後顧之憂。
同時,他另外還有個後手。
關北、沿海的女真、麗人土著,會操船的甚多,一樣的徵調青壯、可靠者入軍,連帶早先收編的高麗平壤水軍、陳哲的海商船隊,一併充實擴大,日夜操練,權且做為萬不得已之時的後備投入。
指揮訓練的,便是今日沒來的藤光秀、菊三郎兩人。
他的這一番舉動不小,為避免打草驚蛇,對外的託辭是組織商隊,準備於江浙進行大規模的通商。張士誠、方國珍那邊已經來了好幾次的船隻商隊,說出去,並不引人懷疑。
“聽諸君之言,個個信心百倍。甚好!卻有一點,臣不密,失其身。兵者大事也,沒有動手之前,千萬不可洩露一絲的風聲。”
“此事,只有各股隊伍的頭領們知曉。並且,大部分不知曉全部的內容,告訴他們的,只是以松浦黨的名義,說近日打算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聯合侵襲。知道其實是與丞相大人聯手的,只有俺們幾個而已。”
長野四郎問道:“丞相,俺們幾個人也來了,您一句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命,就算賣給你了。可若待事成之後,不知劉將軍答應的事兒?”
“哈哈。長野君適才說,不過區區一島,何足掛齒?事成之日,耽羅與全羅道,就是你們的了。”
耽羅,即高麗第一大島。與對馬島隔海相望,幅員四百餘里,本為高麗藩屬,後改為州郡。蒙元曾在此置總管府,後應高麗之請,罷總管府,改萬戶府,歸還了高麗部分的管轄區。實則,依舊處在蒙元控制之下,直到現在。
耽羅氣候溫和,東部有大片適合放牧的草地。氣候溼潤,水草豐美,是為天然的牧場,此地自古就出良馬。至元十四年,蒙元於此設立了牧馬場,所收養的馬匹,與高麗本土的鄉馬不同,乃是蒙元自北方運來,稱為胡馬。
高麗的鄉馬吃苦耐勞,軀幹低矮。胡馬高大,稍加訓練,就是優秀的戰馬良駒。
鄧舍嘗聞藤光秀等人言道,其牧場中,駿馬何止萬千,早就垂涎不已。劉楊說動倭寇參戰,給的條件有兩個,其一,任其選擇南高麗的一道,劃給他們;其二,幫助倭寇拿下耽羅島,島歸他們,駿馬五五分成。
倭寇善水戰,陸戰也夠兇殘,奈何人數不多。耽羅島上駐紮有蒙元的軍隊,整整一個萬戶府,憑他們的實力,難以吃下,不得不依賴鄧舍的步卒。
長野四郎道:“話說在前邊不醜。俺松浦黨有戰艦三百,悍卒兩千餘,這次行動,當之無愧的主力。小人斗膽,請丞相大人明言,這全羅道與耽羅島,哪一個是給俺們的?這半數的駿馬,至少上萬匹,該怎麼分,丞相大人既為盟主,也請說句話,省的將來傷了彼此和氣。”
他知道藤次郎與海東行省有關係,故而,有此一問。
甚麼叫“到底哪一個是給俺們的”,說白了,他就是在問鄧舍,到底哪一個是給他們松浦黨的,明顯與藤次郎們劃開了界限。“盟主”二字,殊為無禮,言外之意,與鄧舍平起平坐。劉楊帶著一臉的憨笑,把他的話原封不動地翻譯出來。
鄧舍不動聲色,道:“出力多的,自然多拿些。怎麼?長野君還怕我言而無信麼?”
“丞相貴人,一言九鼎。您說的話,俺自然相信。可要得不到一個準信兒,小人害怕,回去了,說不動手下的兄弟。”
“次郎君,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