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70 決戰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70 決戰 Ⅰ (2 / 5)

王宗哲,字元舉,至正八年左榜狀元。

元代的科舉,分為左右榜,左榜錄漢人、南人,右榜錄蒙古、色目人。元朝尊右,左榜狀元雖不及右榜狀元,卻貨真價實,學問上遠甚右榜許多。不但如此,他不僅是狀元,還是自元有科舉以來,唯一的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也就是鄉、會、殿試皆為第一。

這是極其罕見的,鄧舍幼年上私塾,聽先生講過。

聽說他在湖廣居官,卻不曾想到,何時投入了遼東紅巾?更不曾想到,潘誠竟然能籠絡到這等的人物。鄧舍頗是奇怪,遼東三平章裡,最用心招攬讀書人的,可不是潘誠,而是關鐸,關鐸怎就把他輕輕放過,不來爭取?

鄧舍心中轉念,含笑請他坐下,招呼侍衛上茶,稍作打量,開口道:“久聞老先生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叫我好生高興。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這話一點兒不誇大,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郎,到元朝為止,加上金朝的,也不過十人出頭。

王宗哲遜謝不敢,他坐的拘束,雙腿併攏,兩手端端正正放在膝蓋之上,像個師長面前的學子,沒有使者該有的樣子。鄧舍不知怎的,想到了河光秀。河光秀的坐姿恰好與他相反,如同他唇上鬍鬚的逐漸加厚,隨著官職的升高,他坐下後雙腿岔得也越來越開。

“老先生此來,潘平章有何指示?”

“指示不敢,聞聽大將軍主動引軍來援,潘平章欣喜得緊。廣寧前線交戰正熱,有大將軍的百戰精兵來助,我廣寧壓力頓減。”王宗哲說話不看人,眼神遊離,偶爾一看鄧舍,迅即閃開,他說道,“不知大將軍今來幾許人馬?”

“虎賁三十萬。”鄧舍道,隨即轉口,笑道,“自家人,我不說虛話。三十萬給韃子聽的,我實際帶來五萬人馬。”

“步、騎各有幾何?”

鄧舍眼皮子不眨,王宗哲隨問,他隨答。他答道:“步卒四萬,騎兵一萬。五千人為先鋒,築營在我中軍右前方五里地外,老先生來的路上想必已經見過。五千人為中軍,並神機營,隨我駐紮此地。”

“神機營?”

進轅門前,王宗哲大略掃過遠近軍旗,看千戶旗幟的數量,差不多也就五千人上下。他也看到了神機營的軍旗,當時就有納悶,像定東、安東之類的營號很好理解,神機營什麼意思?

“神機營者,天公造物、如有神助,此為我遼陽城開山搭橋,專責工事築造的一營。”鄧舍如此回答。

王宗哲不曾多想,點頭知曉。他張口又欲問些甚麼,鄧舍打斷他,好奇問道:“有句不該問的,還請老先生毋要見責。”王宗哲嚥下想說的話,道:“大將軍言重了,有話儘管請說。”

“我聽老先生說話,口音似南而有北,想來老先生去過不少地方?”

王宗哲道:“說來慚愧,在下本河北人,早些年糊塗了心腸,曾任官偽元。先在浙西,隨後調任湖廣,在江南前後近二十年。六年前,在下棄官回家。古人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下不但鬢毛衰了,連帶鄉音也改了許多。因此,說話的口音就怪異了些,還請大將軍不要見怪。”

他這話裡有不盡其實的地方,他並非因了倦怠棄官,實則遇了徐壽輝的義軍兵亂,他棄城而逃。

當時江南徐壽輝、張士誠等人勢力極盛,而他的家鄉河北近處京畿,稍微安穩。當下他千里迢迢回去不久,誰料小明王三路北伐,關鐸一路經過,潘誠聽聞過他的大名,卷帶入軍,他自此“棄暗投明”,成了紅巾的一個謀士。

鄧舍一打岔,王宗哲忘了方才的問題,抬著眼睛想了會兒,想到了!他開口要再問,不外乎鄧舍軍中虛實諸事。

鄧舍不給他機會,端茶奉水,搶先問道:“如老先生言語,韃子攻城甚急,潘平章有何示下?但末將可為,無不尊命。老先生,請講罷。”

王宗哲呆了呆,道:“潘平章請問大將軍:大將軍此來,挾師十萬,兵精將勇,氣勢洶洶。潘平章請問大將軍:大將軍為廣寧來邪?為韃子來邪?”他尋章摘句老鵰蟲,不經意便帶出之乎者也。

鄧舍心想:“誅心之言。”他神情自然,回答道:“遼陽與廣寧同氣連枝,我今番前來,自然為韃子,為助廣寧解圍而來。”

“若是如此,則為何大將軍駐軍城外三十里?廣寧雖小,大將軍的十萬虎賁還是容得下的。潘平章請問大將軍:欲待何時入城?城中府舍、軍營,平章大人已為大將軍備好了,只等大將軍軍馬入住。”

步步緊逼。

鄧舍道:“守城首在野。廣寧,僅有閭陽與之呼應。設若韃子的西路軍馬出遼西,先克義州,再克閭陽,隨後齊聚廣寧城下,則廣寧成孤城。自古善守者,兵卒精悍、糧草充盈,而不見有能守孤城、破敵大勝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