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舍雷厲風行,他決定既然下了,就得趕緊安排佈置自己走後的防戍,視線從諸將臉上一一掃過,他道,“平壤初克,不能沒有大將鎮守。文叔、趙過,你兩人引一半軍馬留下來。關將軍,請你坐鎮江東。”
江東比鄰平壤,兩地連同肅川,形成個三角形狀;經過德川、寧遠,可以同關北諸地呼應,莫說高麗人無能來攻,即便來了,也足可保得周全。
安排好這一路,鄧舍接著道:“德川為連線東邊雙城和西邊平壤的交通紐帶,不容有失,傳令張歹兒,命他留員虎將鎮戍清川江南岸的安州,然後速歸德川鎮戍。”
難安排的是雙城,只洪繼勳一個人,鄧舍不放心,需得再派個心腹大將,除了左車兒沒別的人了。但左車兒資歷不足,他想了想,道:“左將軍,你去匯合羅國器,前往定州,替回陳虎。命陳將軍坐鎮雙城。”
左車兒不為有了獨自領軍的機會高興,他憂慮道:“將軍三思。關將軍說的沒錯,遼陽可是虎口啊。關平章心意難猜,萬一他,……”話說半截,他的意思諸人清楚,鄧舍笑道:“你放心,我此去有驚無險。”
“將軍何意?”
“只要你們在,我就在。”殺了鄧舍,雙城一亂,得不償失。趙過道:“那將軍最起碼多帶些軍馬,小人不願待在平壤,願陪將軍赴遼陽。”左車兒等人齊聲道:“願陪將軍赴遼陽。”
鄧舍哈哈大笑,道:“不必多說了,你們保得住後方,我在遼陽就安穩,不陪我去,功勞大過陪我去。我意已決,此去只帶河光秀、楊萬虎兩人的五千麗卒。”漢卒精銳,不能動。估計聖旨裡會像姚好古說的,要求他帶兩萬軍馬,這一點,只是小節,大可以事實說話,他確實拿不出那麼多人。
鄧舍抬頭觀望天色,烏騰騰的煙霧,將藍天都快薰染黑了,有件安排在後日的事兒,看來需得提前,他道:“祭拜箕子墓的活動,提前到今天下午吧。”
周武王克殷商,箕子恥臣周,東入朝鮮,周武王封他為諸侯,他的受封之地便是平壤。在高麗的歷史上,箕子的國家叫做後朝鮮。鄧舍數日前,到城中的箕子祠看過,高麗人設定的木主沒有損於戰火,上邊題寫道:“朝鮮後代始祖”。
箕子在高麗的影響很大,高麗人尚白之俗,一說即為商代尚白的遺風,箕子帶去的。平壤舊城內,鄧舍也去看過,至今尚存箕子所畫的井田。之前洪繼勳起草的《告高麗人等書》裡,曾把箕子鄭而重之的列舉出來,做為中原、高麗本為一家的憑證,鄧舍今在平壤,更沒道理不去拜祭箕子墓。
平壤城中,除了箕子祠,還有個檀君祠,檀君較之箕子為早,其所在的時代即高麗人所稱的“前朝鮮”。鄧舍祭拜箕子墓前,先去了檀君祠,他穿白著冠,居首拜倒,慶千興、河光秀陪拜左右,再後邊則是文華國諸人。
祭拜的人中另外還有降將、降官數十,以及城中土著有名望而歸順的百十人和挑選出來的土著、漢卒、麗卒的代表,一大群人就在滿城殘煙餘火處處的背景下,匆匆拜祭。
隨後,鄧舍臨時起意,數百人轉到文廟,又拜了高麗人供奉的孔聖人等五聖十哲。要說,祭拜文廟得有一套繁瑣的禮節,倉促間來不及準備,心意到了就是。
箕子墓位處城外西北的兔山,去城不過半里。數百人迤邐出城,抬著祭品,攀登上山,兔山山勢甚高,一條石徑上去,迎面兩個唐人衣冠的翁仲對立,左右跪有石羊和馱碑的石龜。
鄧舍做的有準備,他依足了禮節,一個個程式擺出,直用了兩個時辰才算完備。
禮儀成,不得不講話。預定好了先讓一個高麗降官來講。官職最高、最得親信的自然是河光秀,但他肯定不成;慶千興是個武將,也不合適,可惜李春富破城時受了傷,要不然完全可以逼迫他來,西京留守官兒那是從二品的大員,足夠格兒。
退而求其次,副留守降了,名叫樸獻忠,官居三品,勉勉強強也還過的去。他顫巍巍站在墓前,抖索索鵪鶉也似,面對文華國、河光秀惡狠狠的目光,迎著千餘警戒士卒的刀槍,雖打的有草稿,他卻也是真正的“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了。
好在沒出差錯,待他下來,鄧舍給個鼓勵的眼神,樸獻忠渾身抖個不住,不知是後怕的餘勁兒沒過,抑或是因受到鄧舍的表揚而激動。
河光秀湊到他身邊,兇巴巴道:“老王八蛋,難得個風光機會,被你搶走。”他不怨鄧舍不給他這個機會,只怨樸獻忠搶了他的風頭,在底下揮了兩下胳膊,以示威脅。樸獻忠冒出一頭冷汗,又開始不知所云,惶恐道:“是,是。”
鄧舍走上前去,轉身面對諸人站好。一兩千人肅立不語,他微微笑了笑,道:“平壤,箕子遺地;自大同江而北為漢唐故地。我今來此為的是同胞團聚,箕子,為你之祖,也是我之祖,你我本為同族。我朝棄爾等久矣,今歸故鄉。”接過親兵遞過來的箭矢,他折斷為誓,道,“今在箕子墓前,折箭為誓。天地為證,自今而後,我大宋必……,不放棄,不拋棄。”
漢唐故地遠比鄧舍說的範圍大,不過大同江以南的,他沒有精力顧及。既然王京派來了使者,不如暫且安慰其心,告訴高麗王,他想要的,到此為止。
河光秀第一個拜倒大呼,道出安排好的臺詞:“上萬戶我大將軍威武!”這一句卻是他自作主張加上的,接著道,“我與大宋,本為一家,宋不棄我,我不拋宋。不放棄、不拋棄!”
數千人乃共同跪倒呼叫:“宋不棄我,我不拋宋。”
鄧舍抬起頭,閃亮的陽光照耀在將士們的盔甲上,反射出閃亮的光芒。往山下看,不遠處的平壤城,以至再往東、往西,數百里的錦繡江山,溫馴便如被馴服的猛獸,老老實實地盤踞在他的腳下。
——
1,箕子恥臣周,東入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