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740章 老將出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0章 老將出馬 (2 / 4)

身為河東路宣撫使的李逵,不僅僅要考慮寧化軍的問題,還得考慮其他地區的防禦。

很快,寧化軍主將叛變的訊息傳遍了北線。

這其中最憤慨的莫過於和陳儀有聯姻關係的將領,這些人一個個怒不可遏的將陳家的女子趕回孃家,並第一時間上表皇帝,要手刃叛徒陳儀。

但要說最為擔憂的並不是這些將領,畢竟北線七個軍,除了寧化軍之外,其他幾個軍的主將都不可能動。

唯獨從西夏投靠大宋的仁多保忠有點方。

他能叛變西夏,就能夠叛變大宋。如果連大宋的皇帝都不信任他了,那麼他只能投靠遼國了。可再換一家,他就會被重用嗎?

別想了,投靠遼國要是可行,仁多保忠早就幹了。可遼國是草原部落為主的帝國,仁多保忠如今帶著族人在河間府繁衍生息。這地方水草豐美,加上又是邊疆,人口稀少,非常適合草原部落的生存,而且冬天不冷,幾乎不需要轉場。

這樣的生存環境,別說西夏了,就算是遼國也沒有。

加上仁多部落的人口並不多,即便投靠了遼國之後,也非常有可能被其他大部落吞併。這等於說仁多部落沒有任何選擇,留在大宋是最好的結果。

可他這麼想沒用,關鍵是別人信不信的問題。

一旦大宋的皇帝認為仁多部落不可信,河間府這等好地方肯定沒指望了。要是繼續遷徙,恐怕仁多部落要被趕去青塘,甚至吐蕃邊境了。那些地方,怎麼和河間府媲美?

心急火燎的仁多保忠當即找來了長子仁多彥,囑咐道:“你帶著信立刻去寧化軍找李大人,告訴李大人,我仁多部落全仰仗李大人照拂。一旦李大人需要,我全族上下必將拼盡全力,也在所不惜。”

仁多彥和李逵接觸的過程並不好,他被李逵在延安府俘虜過。

按照李逵俘虜敵酋的習慣,先打一頓。

加上李逵還不講理,這讓仁多彥面對李逵產生了很大的抗拒心理。可面對父親的囑託,他也不敢任性,不解道:“父親這是要投效李逵?”

“不投效不行了!”仁多保忠幽怨道:“我仁多部落經不起折騰了,離開大宋,天下沒了我仁多部落的安身之地。”

仁多彥只好俯首道:“兒子立刻前去。”

“切記要快,老夫估計朝廷很快會派遣老將前去寧化軍整頓,你要是去晚了,會引起人注意。其實李逵這麼一弄,表面上看北線岌岌可危,可實際上,北線最強的軍隊都在李逵手中,他自己不亂,飛廉軍、禁衛軍將是奠定戰場勝敗的關鍵。其他諸軍只要固守住了河間和真定這些大城,就沒有任何問題。”仁多保忠曾經是西夏朝堂上的重臣,也是才智之輩,這些考量還是不缺的。

仁多彥帶著親衛百人,立刻從河間出發,且不提他。

北宋都城開封府。

垂拱殿上,一片禁聲。

皇帝的臉色非常難看,他沒想到西夏的戰爭還沒有好訊息傳來,北線和遼國的交戰,還沒有大規模交戰,就發生了前線大將投遞叛變的醜聞。

面對這等棘手的事,皇帝也沒轍了。

別說皇帝,就算是章惇也是一籌莫展。

派遣援軍去河東路,這是不現實的,大宋的軍隊能有戰鬥力,且能動的也就是京營十萬人馬。可是這支軍隊,是大宋說也不能動用的軍隊,這是拱衛京城的最後底牌,除非遼國打到了黃河邊上,不然京營的兵馬不能動一兵一卒。

“報!北線軍情!”

能夠直接被接引入皇城,顯然是大宋最為緊要的軍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