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被滅國之後,齊王李佑代表大唐皇帝陛下,對原百濟臣民釋出了安民政策,政策規定,百濟全體國民享受唐朝國民待遇,在百濟實行均田制,免稅一年,減稅三年,免除無償勞役,得到了百姓尤其是廣大基層百姓的擁護。
對於原百濟扶余貴族,在百濟滅國之戰中有功者給予了獎勵,授予唐朝相應的爵位。對於在土地改革中,按照規定交給國家的土地,朝廷也給與了他們相應的補償。這樣的政策,沒有引起他們激烈的反對。
總之,唐朝寬和的政策穩定了原百濟的局勢,使其平穩地併入了大唐。
居拔城王宮。
武王扶余璋一家被送往長安後,百濟王宮就成為了東征軍東路(相對於李世民統帥的東征軍西路大帥府和百濟總督府。
這天,百濟總督府軍政官員齊聚一堂,聽取齊王李佑釋出朝廷頒佈的嘉獎和人事任命。
鑑於劉仁軌、司馬炯、程處亮等人的優異表現,朝廷冊封劉仁軌為藍田縣公,司馬炯為百濟侯,程處亮為居拔城侯,王珏為光州侯,海軍陸戰隊王耀祖、喬斌,原登州軍劉安進、沈明等四位軍使都獲得了貴族爵位。
百濟總督府的主要官員是:
總督司馬炯、副總督燕昌翰、長史原登州刺史姚東、司馬程處亮等。
隨後,齊王李佑釋出了東征軍東路軍整編命令:
大帥李佑、副帥侯君集、張亮,下轄22萬唐軍陸軍,5萬海軍。
命令宣佈完畢,眾人皆大歡喜。
接下來,東征軍東路統帥部召開了整編後第一次作戰會議。會議內容為東路軍進軍方向。
對於攻打百濟,侯君集沒有趕上,心中就有些窩火,他提前對高句麗進行了研究,已經有了進攻高句麗的成熟的作戰方案。
他說道:“殿下,臣以為首先以海軍封鎖高句麗沿海海域,然後陸軍兵分兩路,一路從開城地區向西進攻,一路從大同江口登陸,兩路大軍直奔平壤。”
張亮等人也都研究了攻打高句麗的作戰方案,大家都認為侯君集的意見既穩妥又有效,都表示贊成。
得到了眾將的認可,侯君集很高興,他問道:“殿下,您是什麼意見?”
李佑說道:“陳國公不愧是我大唐頂尖的軍事人才,制定的作戰計劃非常優秀。
不過,高句麗與百濟不同,甚至與其它所有國家都不同,是一個極其難以對付的對手。
數百年來,高句麗無數次打敗了中原王朝,就連唐軍去年也遭到了挫折。在這種情況下,高句麗人心中有著強大的自信,對於唐軍的進攻,他們會進行十分頑強的抵抗。
採用一般的戰術,即使能夠滅掉高句麗,唐軍也會遭受重大的損失。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打下高句麗,高句麗人也會死傷慘重,這些人的眷屬會積累起對朝廷的極大仇恨。
這樣的高句麗打下來就是個爛攤子,將來治理起來,難度會很大,會牽扯朝廷大量的精力。”
侯君集等人都是從軍事上考慮的,聽到李佑這麼說,都認為有道理。
唐朝這麼多年來,新增加的疆域如草原、西域、濟州島、波斯和baji斯坦,包括眼下的百濟,都是在齊王殿下的統帥下完成的,眾人對於他的權威性都十分認可。
張亮說道:“殿下,您說怎麼打,臣等都聽您的。”
侯君集的意見儘管受到了李佑的否決,可是他認為李佑一定有更好的主意。他說道:“是啊,殿下,您說怎麼辦,臣等一定服從您的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