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表示聽從李佑的意見。
李佑說道:“對付高句麗,首先要消磨他們計程車氣,促使其百姓對其朝廷失去了信任,從而在內部產生矛盾之後,再攻打起來就會事半功倍了。”
李佑說的這個大家也都認同,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大家都有些疑問了。
李佑為了增強將領們思考問題的大局觀,說道:“我所說的這一點,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何才能做到?”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了,就連司馬炯這位軍政雙全的人才,也一時考慮不出來。
最後,眾人實在是想不出如何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侯君集問道:“殿下,臣有些愚鈍,臣認為,高句麗人面對唐軍大軍壓境,他們的內部一定會更加團結。您所說的那種結果,如何才能夠出現呢?”
侯君集倒不是懷疑李佑,而是他自己真的想不出來。
眾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李佑的身上。
李佑笑道:“今天我給你們講一種新的戰法,這種戰法叫做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軍政經濟一體戰。”
李佑指著高句麗的地圖說道:“大家請看,高句麗地域狹長,戰略空間極其有限。這就對我所說的這種戰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首先,唐軍強大的海軍從海上封鎖高句麗海域,斷絕高句麗一切船隻的進出,就連打魚的船都不允許其出現的海邊。在這種情況下,就切斷了高句麗全部的海上外援。
高句麗本身的陸地面積就不大,其內部山地居多,物產有限。唐軍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對其陸地上進行封鎖也不是難事。
這種情況下,他們那些可憐的資源,用不了多久就會捉襟見肘。
尤其是食鹽,高句麗內部不產食鹽,封鎖了海域以後,就斷絕了其食鹽的供給。這種情況下,他們內部儲存的食鹽很快就會消耗殆盡。人不吃鹽就沒有力氣,等到他們連刀槍都拿不起來的時候,這個仗不就好打的多了嘛。”
“是啊,這是個好辦法啊。”眾人輕鬆地議論著。
李佑接著說道:“為了加快這一程序,由海軍搭乘陸軍,從各處進行登陸偷襲,燒燬其莊稼和房屋,儘可能地破壞他們的生產和生活資源。
我東西兩路大軍,採取堡壘戰術,平均每天只向前推進三到五里,隨後就採取固守態勢,修碉築堡,開挖壕溝,逼迫高句麗人與我軍拼消耗。我軍有強大的弓弩,士兵有防護力強的鎧甲,在防禦戰的狀態下,高句麗人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遇到城池,咱們有猛火油,有大量的工匠,可以製造攻城車,能夠打下來大部分城池。遇到堅固的城池,就採取圍困的辦法。
咱們就這麼慢慢地推進,不斷壓縮高句麗人的生存空間,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年,唐軍就可以踏平整個高句麗。
其實,根本用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隨著高句麗地域的不斷縮小,他們的軍民會不斷向中心退縮,人口的密度變大,但是資源卻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內部一定會為了分配資源,而產生巨大的矛盾。
高句麗的貴族為了保證他們自己的供給,和他們所圈養的軍隊的供給,一定會壓榨普通的平民百姓的。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士氣就會出現大幅的低落。到時候,咱們只要在外面支上幾口大鍋,讓飯菜的香味飄入高句麗人的陣營裡面,他們的百姓就會跑出來請求收留,他們的官兵就會扔掉刀槍出來投降。
到了這種地步,這仗還用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