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本人的待遇也保留。
也就是朱元璋確定的,親王每年萬石俸祿。甚至燕王官員如果有朝廷加銜的話,也會能領一分俸祿。
如此一來,燕國方面估計每年都要有二三十萬兩的開支。.
又是一大筆開支。
而且,誰都看出來,這個時候北京絕對沒有插手燕國內部的想法,甚至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何夕找一個名頭給錢而已。
這些錢本質上,就是給燕王的好處。
雖然說,在北京龐大的軍費開支,乃至於各種開支中,幾十萬兩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不要將北京這種情況看看成常態。畢竟,洪武十四年之前,大明每年歲入的白銀也不過二三百萬兩而已。
燕王在草原上交通都原因,貨幣更值錢。
燕王每年歲入換算成錢,也不過一百多萬元,這還是他大量出賣牲畜,還有北京這個龐大的市場。否則,燕王即便有大量牲畜,皮毛也賣不出去。
可見這二十多萬兩,有多香。
當然了,為了確保雙方互信。
練子寧要求北京派遣一支禁軍,不要太多。一個團就行了。派遣到燕王麾下,為燕王征戰。並且在各種軍需物資上,給予燕王極大的支援。
不過,這種支援就不是免費的了。
何夕與練子寧商議過之後,要求在漠北,天山北麓,水草豐盛之地,建立馬場。由樞密院直轄,為大軍供應戰馬。其中收益兩家平分。而今燕王征戰所需,統統記賬,用戰馬對沖。
如果戰馬不夠,則記在馬場帳上,或者用西域的戰利品,乃至於人口對沖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附加條件。
畢竟燕國要遵從北京的法度,中國商賈在燕國內部暢通無阻,並且燕***隊有保護商賈的義務,如果遇見商賈求救,也必須給予救援云云。
當然了,出來行商的人都是懂人情世故的。會給一些好處的。
只是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寫。
練子寧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
畢竟燕國是大明的一部分,即便燕國相對獨立,但是燕國還是大明燕國,這一點沒有變,燕國遵循大明法度有什麼問題嗎?沒有問題。至於燕國保護大明百姓,那更是理所應當的。
甚至練子寧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隱憂,那就是燕國的漢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