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燕藩臣服
而且練子寧其實也明白,燕藩內部其實並非沒有一些心向中樞的人。比如練子寧自己,他雖然忠於燕王,但是如果讓他說,他是相當燕藩的官,還是想當大明朝廷的官,這也是不用說的。
所以,北京如果對燕國下手,其實並不一定完全用軍事手段的。
將人心往最壞處想,才將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既然燕國註定比不上北京,保持所謂的獨立性是無用的。這個時候主動權已經不在燕藩手中了。
畢竟,北京方面對燕藩的要求,僅僅在於燕藩只要不背叛就行了。
但是燕藩對北京方面的要求就比較多了。
各種支援,畢竟與帖木兒相比,燕藩的底蘊更單薄。
而且以燕王的雄心,他是決計不甘心僅僅擊敗帖木兒,滅掉察哈臺汗國就行了。帖木兒而今的版圖,已經在燕王目中了,只要能取帖木兒而代之。
燕王即便死後,在朱元璋面前,也敢昂首挺胸,說自己的功業,不下於自己的父親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談判策略。
燕藩表現的越恭順,北京出手就要越大方。千金市馬骨的用意。而今南北之爭中,雖然北京有一場大勝,但是總體上來說,北京還是處於弱勢,燕藩如此恭順來投。
北京方面豈能沒有一些表示。
這個表示,甚至比練子寧摳摳搜搜去談要好太多了。
何夕也很快明白了練子寧的想法,不過,練子寧想得不錯。面對這樣的練子寧,何夕很難壓價。
於是,何夕與練子寧很快達成了一個草議。
首先,燕王尊北京朝廷,用北京朝廷隆武年號,燕王世子來北京國子監上學。這是前提。也是燕王最大的籌碼。
其次,燕國的政治地位與省相對。燕王內政自理,但是北京中樞是管得到燕國國內的。具體的說整個行政體系是燕國自己管理,但是如果修建鐵路,在燕國國內的鐵路管理系統,還是交通部下轄的。
受到燕國與中樞的雙重管理。
根據這個條款,燕***隊與衛所軍,河北民壯等軍佇列為朝廷二線部隊。並且中樞承擔一定的軍費,用軍械對沖。
在何夕的主持之下,軍械生產不要太多,根本不缺。
而且給燕國定然是有溢價的。雖然撥給了燕***隊了。看似白給,但是實際上,樞密院有了對燕***隊的管理權。雖然這個管理權,必須與燕王討價還價。但是必要的時候,是可以用燕***隊參與南下征戰的。
僅僅從紙面上,北京又多了最少二十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