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年頭,武器的批判才是最重要的。任何矛盾到最後都是軍事矛盾。只要刀把子在手,有些亂子也是能平定下去。
今日朱標忽然發現,刀把子不穩定了。
他知道,朱元璋在一天,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但是朱元璋終究會不在的。他終究要登基的,到那個時候怎麼辦?他可未必能拿捏住這些老將們。如果他們反對。這局面,朱標不敢想象。
太子深吸幾口氣,忽然苦笑說道:“劉先生,孤能做什麼?什麼也做不了。陛下心意已決。”
說實話,太子並不是沒有頂撞過朱元璋。
只是情況不一樣了。
太子很清楚自己與父皇之間的關係,大不如前了。
這個時候反對,就是讓父皇在變法與兒子之間選一個人。更具體地說,是從天下大業,與兒女情長之間選一個。
太子怎麼敢賭陛下,朱元璋會選兒女情長。
他可是朱元璋啊?
太子在變法之中,擔心為了帝位不穩。又怎麼會不擔心,因為在這一件事情上與朱元璋作對,現在的儲位就不穩嗎?
劉三吾見太子如此,忽然展顏一笑,說道:“殿下有愛民之心就夠了。”
劉三吾高興的就是太子的態度。
因為劉三吾看到了希望。
在劉三吾看來,眼前局面,已經惡劣到了極致。天下方才穩定二十多年,即便是二十多年中,也沒有停止作戰。但是大部分百姓好歹能稱得上安居樂業。
而今,皇帝生出了這樣的想法,幾乎是重新埋下了天下分崩離析的隱患。
很簡單。
前文說過,一個地域龐大,科技,落後,從京師到地方訊息傳遞就要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帝國,該怎麼樣維持統一?這個問題,儒家給出的答案。那就是共同的道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用相同的價值觀將所有人凝聚起來。
皇帝必須維繫這個價值觀。
兵馬能強橫一時,唯有思想的力量。才能將幅員遼闊的帝國凝聚在一起。
而今變法,就是在這個根基上下刀子。
自掘根基。
如此一來,天下安定與否就是維繫在朱元璋一人身上了。因為只有朱元璋強大的威望,才能壓服天下各方。
這樣做是有前車之鑑的。
祖龍死而秦亡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