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死而無憾
劉三吾說出了太子內心深處的擔心。
其實,這一點太子早就知道。甚至比劉三吾瞭解更深。
在太子看來,朱元璋的想要的,就是一個不破不立的過程。但問題是破容易,立就不容易了。
因為價值觀等原因,何夕是對變法堅定的堅持。朱元璋更是有強大,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自信。朱元璋不是不知道,這樣做是要出亂子的。只是這些亂子,朱元璋根本沒有怕過。
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即便朱元璋開國以來,看似太平。但是私下很多動盪都沒有平靜過。只是有些人看不見而已。
只是太子朱標可不一樣了。
在朱標看來,雖然不是穩定壓倒一切。但貿貿然大動干戈,也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朱標並不覺得,天下士紳與天下百姓支援這一件事情。
天下士紳就不用說了。為什麼天下百姓不支援這一件事情?
因為天下百姓的日子過得太好了。
沒錯,是太好了。
好與壞,是有標準的。
在何夕看來,天下百姓是在生存線掙扎。百分之八十百姓,用現代的標準,都能算得上絕對貧困。恩格係數在百分之七八十那種。這日子,在何夕看來,那是沒有辦法過的,掙扎在苦海之中。所以,何夕想要拯救天下百姓,讓天下百姓過得更好。
但問題是,何夕始終不瞭解百姓。
比起,幾十年前,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易子而食,折骨為炊的日子,能吃上飯,已經是太美好的日子了。
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
這一句話太正確了。
因為底層百姓的本錢太低了。任何一些改變,都有可能讓百姓淪落入深淵,賣兒賣女,依舊活不下去。
所以,他們本能拒絕任何改變。
哪怕這種改變,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是好的。因為他們無法承受那百分之二十的壞的。而任何改變,誰也不可能給出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
就話語權來說,天下士紳話語權,是遠遠大於百姓。就意願來說,即便是對天下百姓有利的改革,天下百姓也很難表達出支援的意願。除非讓他們活不下去了。才會用腳投票。
一旦開始變法,只有用朱元璋的威望,讓天下禁聲。否則全部是反對之聲。
所以,太子將希望寄託於勳貴集團。
寄託於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