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也走過去說了句,“不要有壓力。”
“引力飛行器是我全程參與研發製造的,包括主要核心技術,包括一些容易出問題的點,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解決。”
“即便是出現高加速、高減速,又或者碰到大風、降雨,都不會影響到飛行器運轉。”
“你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證飛行器不撞到地面,當然也不能和其他的物體碰撞就可以了。”
“如果在飛行過程中,意外碰到了鳥類,或者其他什麼東西,不要緊張,正常減速就可以,總之,常規情況下只要不墜落,就不會出問題……”
現在的飛行器還很不完善,有些線路直接暴露在表面,飛行機上方的一些裝置也都全部暴露在外,沒有外殼的阻擋,安全性是存在一定隱患的。
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天空中可能出現的鳥類動物。
雖說如此,但實際測試根本不會碰到鳥類,因為測試前已經進行了鳥類驅逐,還有隊伍一直在巡視,所有可能的威脅都會被提前扼殺。
老師們的鼓勵也只是鼓勵而已,張碩的幾句話讓張建新三人輕鬆不少。
飛行器內部非常牢固,並不怕高加速、減速,只要不發生大的碰撞就不會有問題。
這就不需要太擔心了。
伴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準備工作都已經結束。
老師團隊也到了兩公里外的高臺上,剛才是專門為了觀看測試修建的。
高臺的左側直接聯通防空洞通道,有意外發生可以直接進入防空洞。
高臺的視野也非常好,能夠看到引力飛行器的全貌。
在眾多的關注中,孟志林接到訊號發出了‘起飛’指令。
“倒計時……”
“10、9、8……”
“2、1!”
“開始!”
張建新右手持著拉桿向下一用力,螢幕左側出現在為引力裝置聯通的綠色標識。
同時,也顯示出了飛行器上安裝的各個動力裝置。
各個動力裝置初始都是以最低速在運轉,即便是飛行器升空以後,也不會有哪個動力裝置關閉,而是一直保持運轉狀態。
張建新等人的控制,主要就是針對動力裝置的功率。
比如,下方電動機增大功率,就會讓飛行器加速升空。
比如,左側電動機增大功率,就可以讓飛行器朝著右側橫向加速。
現在飛行器還沒有自主調節的功能,也就是在空中並不會旋轉,也不能夠旋轉著升空,主要還是受到外形的限制,否則升空的過程就會更加靈活。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綜合效能測試本身已經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