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一次起降測試不同,飛行器在脫離支架以後,並不是緩緩的升空,而是突然性加速升空,,很快就到了百米的高空。
百米聽起來不低,但因為飛行器很龐大,給人的感覺似乎才剛剛升空而已。
在升到百米以後,飛行器同時開啟了下方和邊側的電動機,兩個反向扇葉的帶動下,飛行器迅速斜插雲霄。
“加速了!”
“不再是垂直升空,而像是飛機一樣,傾斜著衝過去了……”
“加速度好像很快啊,感覺一眨眼就變小了……”
“還在抬頭、還在上升,多高了?”
“七百米!”
“還在上升,是要升到雲層嗎?”
在一群人的討論中,飛行器慢慢變成了小黑點,但並沒有完全脫離地面的視線。
在達到雲層下方時,飛行器就被控制不再上升,而是橫向加速飛行,並圍著研究基地轉了大圓圈,最後再朝著廣場方向加速下落。
“好像掉下來了……”
“感覺和飛機的降落差不多啊!”
“這可不一樣!”
“飛機是必須要那樣降落,這個大傢伙用的是引力技術,最好是垂直升降才安全。”
“斜側加速下降,也是測試的一環吧?”
在眾多的驚呼聲中,坐在操作檯前的張建新表情嚴肅,他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操作,也知道了進入到最後階段,同樣也是最容易出問題、最的危險的階段。
斜側加速下落!
引力飛行器不是飛機,再加上外形的限制,斜側加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就只是空氣的阻力已經是不小的問題。
雖然速度還不是很快,但引力飛行器的外形受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正對方向的阻力還好一些,但斜側方向阻力可能會影響到引力飛行器的路徑。
他必須要控制飛行器不斷減速,還要把控著讓飛行器橫向速度為零時,差不多剛好飛到計劃的降落地點。
其對於操作控制的要求非常高。
當然,操作不到位也不會出現大問題,但有這麼多老師旁觀,這麼多大人物在場,基地方面還是希望進行一次完美的測試。
張建新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鄧言、劉進凌不斷彙報著即時資料,輔助進行飛行器的操作。
飛行器逐漸減速來到既定降落位置,能注意到張建新的左手青筋蹦起,明顯是非常的用力,左手控制拉桿一點點的移動,最後時刻迴歸了歸零的起始位置。
“1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