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曲盡星河> 一百零三節 為戰爭立規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百零三節 為戰爭立規矩 (1 / 5)

在街上買了些用物應付詢問,爺倆回到李時珍的住處已經是下午,李時珍又去夏醫院坐診,還沒有回來,讓別人捎信說是晚飯一起吃,他大概是覺得祖孫二人依依惜別,爺爺說是讓走,實際上還是不捨得,於是不提辦理照牒,只說吃飯,說是同窗們要一起小聚。健布顯得有些沉默,也不提回家,似乎是厚著臉皮等別人攆,與健威說:“看他們也都富裕,吃不窮,咱就應下來。”

他同時也與健威評價他見到的這些東夏年輕人,說:“感覺這幾個東夏孩子身上多了些神采,若是靖康人家的孩子,爺爺會更喜歡。”

健威沒好氣地說:“東夏都這樣。爺爺,你沒覺得你老呆這不合適?”

晚上說吃飯在一起吃飯,與李時珍一起的又不只是陳、夏二人,就又多了倆,相互仍以同窗相稱。

健布就奇了怪了。

他李時珍怎麼能有這麼多的同窗。

這個健威也回答不了,問完李時珍,糊里糊塗就回答他的疑問:“他們每年同一次窗,就像咱們的大書院,人甚至更多,要是每年一次同窗,幾年下來,光一個老師的就起碼幾百個。而上學的時間內,年齡大的,年齡小的,認識的不認識的就都相互稱同窗……反正他們那邊的人都上小學。”

健布覺得不該這樣,自己也跑去問,裝得就像自己想與健威一起去東夏一樣。然而回來之後,便又長噓短嘆:“狄阿鳥是不遺餘力開啟民智,聽他們的意思,與他們一樣大小的就都上學了。”

健威便告訴他:“從軍之後還要白天操練晚上習文,那是他們軍隊的傳統,阿鳥叔父的老部下就開始了。”

健布責怪他:“你懂什麼?”卻又說:“他還在民間脫盲。其實我早就聽說了,京城早就流傳他曾去了高顯,告訴高顯人說他窮,他要給奴隸穿絲綢的褲衩,被京城人喻為財大氣粗亂花錢。我聽了,只認為他要令民富。後來又聽說他興辦學堂,認為他擔心國家沒有士大夫,缺少人才,卻沒想到他乾的這麼徹底。古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有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狄阿鳥全逆著來。若是將來,他們都成才智之士,相互之間還不禁往來,怎麼統治呢?哪個做君王肯這樣幹?”

他又討要說:“把我給他的信還來,我改改,問問他。”

健威把信給他,這已經是改第二次了。

然而第三天,他與一位使館的夏人熟和起來,聊得起勁,到了晚上,就又與健威索要說:“把我給他的信還來,我再改改,問問他。”

住到第五天也沒提送健威走的事兒,信卻改了四五次,健威都有點頭皮發麻,問他:“爺爺。你到處尋人問這問那,住著不走,你就不怕他們識破你的身份嗎?”

健布說:“識破我身份又能怎麼樣?大不了把你、我攆出去,你可別還沒入東夏,就盡惦記著影響你在東夏的前途。爺爺問這些大事小事,就是想問明白,為什麼東夏短短數年就變得強大。為什麼他們能夠在國力上與我靖康並駕齊驅,為什麼可以兵馬越來越強……你去東夏是幹什麼?真要為東夏王朝出生入死賣命求官身?不是,而是要去探尋,我們靖康的軍隊出了什麼問題。你爺爺與你一樣,我要弄明白,我們靖康國出了什麼問題。狄阿鳥天下奇才,不師夷長技以制夷才是傻子。”

健威見他表情嚴肅,鬍鬚一動一動,頓時覺得他說的就是他想的,便不敢再勸他。

只是一邊是李時珍和他的東夏朋友對他們掏心掏肺,狄阿鳥叔叔和他兒子李二蛋對自己誠心誠意,一邊是自己和自己爺爺偷學而圖制勝,心理上好不自然呀。

這麼多日子過去,健布也覺得老不去辦諜照不太好,靈機一動,故意當著鍵威和李時珍的面說:“王威。你還是等時珍辦完他的事一起回吧。有他與你結伴,我才放心。”

李時珍也挺歡喜。

有個伴一起,總好過千里走單騎。

然而到了晚上,他帶著喜色和歉意又來了,告訴說:“爺爺,還是讓王威先走吧。我短時間走不了了。我們將軍的信已經送達,他要我拿醫比第一,介時向天下倡導一件大事。”

健布急切想知道是什麼大事,連忙問:“倡導什麼?”

李時珍也不隱瞞,笑道:“倡導郎中之精神。”

健布不知道什麼“郎中精神”,但他料想李時珍這樣的小郎中也沒有心力禍害靖康,只說:“郎中還有精神?”

李時珍道:“大醫者視眾生平等,當解四海疾厄。”

健布暈了。

就為倡導這個?

就是不拿錢,免費義診?

健威連忙趁機搶話:“李二蛋將軍來的信?”

李時珍點了點頭,又說:“拿醫比第一,按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我還是得準備、準備,大王常言,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明天我與陳君說一聲,你們要去辦度牒,可以找他,讓他告訴你們怎麼好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