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曲盡星河> 七十九節 歡宴夜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九節 歡宴夜行 (1 / 3)

外面除了討論朱汶汶和他那個師爺討論的話題之外,又多了一項,日後北貿的重點,還會不會是北平原?

如果不是北平原,轉移到漁陽去,那麼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好應對競爭……如果轉移到東夏割讓高顯的湟西,高顯那邊會不會和東夏一樣對邊貿持肯定態度,不苛重稅,不設障礙,而朝廷又是持什麼態度,如果備州人要施加影響,那麼支援邊貿,能夠被商團藉助的人又會是哪位。

這討論,就像昨天還是暖春,今天忽然變為寒冬,而明天一點也不明朗,眾人陷入莫大的慌亂,當然,還有一點期待,爭氣運。

十多年來,藉助於邊貿,備州的大商人絲毫不弱於京商,尤為難得的是,他們比京商**,雖然背後仍然有備州的各大門閥的支撐,但他們的商業活動已不只是為門閥斂財,大東家往往會是半商人半地主的**商人,門閥只是參預分潤而已。尤其是這幾年,備州城外有些紡織業作坊,不少作坊主織工起家,織機擴充到上千架之多,與其它手工業,雖然仍不能與漁陽、北平原相比,也有著蓬勃發展的苗頭。

此次會議,他們拉來了東夏人,高顯人,其它各方商人,就是想找一個對政局施加影響的途徑……

東夏人和高顯人,他們是必須拉攏的。

拉攏了這兩國的商人,備州就還會是邊貿的重地,而且因為整合了北平原,說不定會一躍成為邊貿的重心。

其它各界商人,他們也給出了態度,我們備州的商人願意與你們合作。

朱汶汶其實對他們怎麼商議沒有太大的興趣。

她比這些商人所掌握的更多。

她不認為商人可以影響到當政者,在靖康,歷來沒有由商人說話的習慣,官場上沒有人,背後沒有門閥,他們往來經商,可能連過所都辦不出來,甚至收茶採桑,官家怎麼安排,你就只能怎麼適應……備商這些年得到發展,其實也是獲益東夏的主動,獲益於邊貿,獲益於京商是地方上擋不住的,甚至獲益於陶坎的軍備競賽,北平原被攻佔之後,主政者不一定會延續利好商業的手段。

早些年,她就看明白這一點。

她甚至判斷朝廷很快封鎖對東夏的邊貿,她是看走了眼,但這不是她在方向上判斷得不對,而是東夏發展太迅速,軍力,國力膨脹,朝廷有些忌憚,北平原又在備州腹地,他們不敢猝然停止邊貿。

這也是她為何一再調整自己的生意,放手名聲極大,行銷全國,至今仍在盈利的醬園,轉為做大宗貿易,佔有土地、牧場、房產,只參股參與,而減少自家直接經營,改為滲透官場的緣故。

在靖康,商人不靠門閥,再厲害,也不過是一頭奶牛,一個奸利罪在朝廷高懸,看不慣你,就能抄家罰沒。

三分堂也許是個另類,但它起家成因極為複雜,背後也有京商利益集團參與,尤其要命的是,它已經抓住並壟斷錢業,直接能與朝廷平等對話。

為何三分堂的大東家失蹤多年,只有代理人出面,卻沒有人質疑尋找?

為什麼?

很多人都潛意識地認為,這個田小小姐害怕官府抓她,拘拿她轉官辦,真的移居海外,派人遙控。

朱汶汶今天來,不是為了自家利益,迫切需要站到商人的立場上一致想出路,而是她看準了,東夏那邊也有明確給他們的人指示了,備商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她參與,是要做那個說話算的人。

外面的討論越來越雜亂。

這代表著意見和分歧。

先前派出去的師爺和侍女回來了,掀開簾子進來,臉上帶著興奮,尤其是那個侍女,因為興奮而臉龐微微發紅。

她在師爺前頭說話:“夫人。公子已經處理好了。他用了特別巧妙的辦法,派人找了些當紅的女妓,把田啟民哄走喝酒作樂去了。”一起回來的師爺,輕聲說:“不但沒有得罪人,也把局面化解了。”

他們抬頭,發現朱汶汶臉上沒有一絲高興,不由扭頭看向李益生。

李益生自然知道為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