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凌晨天色一片烏青,涼風習習,舒適宜人。
劉儉已經早起,在小院練了一趟八極拳,又練起了長槍,漸漸找到熟悉的感覺,來到這時空三個多月,每有空閒,早晚間勤奮鍛鍊,身體素質漸漸達標,只是馬術、騎射的技巧還是跟不上,步射已馬馬虎虎過得去了。
可步射是騎射的基礎,覺得拳法、刀法、槍法沒有生疏,上手一遍之後,劉儉便收了長槍,插上武器架,另取過一張開元弓,搭上長箭瞄準百步開外掛在院牆上的箭靶。
一鬆弦便聽“哚”的一聲,中靶了,但幾環卻不太看得清。他再次搭箭開弓,腳下移步放箭,這一箭也中了,於是他在院子裡來回移動放箭,或走或跑蹲身,試著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持續放箭,這下準頭就差了很多。
將一壺箭放完,劉儉已感覺胳膊有些隱隱的痠痛,但他已練到興頭上,換過一隻箭靶,再拿過一壺箭繼續練習。
“劉千戶好箭法,遊步射箭能十中六七已經不錯了。”
“呵呵……還差點!”劉儉回頭見是張小旗,便放下步弓,笑著問:“張小旗這是準備辭行麼?”
“是的!卑職須得儘快回去向都爺覆命!”
“行!那你稍待片刻。”劉儉點點頭,放下弓箭進屋去拿出一折用火漆封口的文書,遞給張小旗道:“這是重置的安東衛夾倉鎮備禦千戶所屬官名錄,你帶回去遞給孫撫臺。”
張小旗接過,拱拱手便告退了。劉儉估計再過不久,登州就又要下發升自己為指揮僉事的誥身、敕書,所以在交給張小旗的文書中,他上報補宋友明為白石山備禦千戶所千戶,也就是安東衛右千戶所。
位置在縣城之北二十里的白石山,周邊也有六七個墩堡,先把名義拿到手,到時莒州沿海這一片就全控制在自己手裡了,若正式升了指揮僉事,可能得搬去安東衛城,得趁早下手。
劉儉回房沐浴更衣,董少元去伙房端來了朝食,一大碗粟米粥加四個饅頭,一碟鹹菜,吃完宋友明、王百勝、李文鴦等軍官也過來了。
丁亙走過來就急不可耐地問:“聽說改了新編制,我昨天帶回一個百戶隊,是不是也要改編一下?”
劉儉默默一算,目前十六局可組建五司,還多一局,馬上又要建立水師,還有兩百匹戰馬沒分配,是了……丁亙是夜不收出身,敢情這傢伙是盯上戰馬了。
“不急!過幾天再說,你今天帶人跟我們去接收海船。”
“哦?好吧……”丁亙顯得有些意外。
劉儉說罷,喊董少元拉出大青馬,跨上馬便出了墩堡,親兵們在後小跑。一眾軍官們都跟上,他們沒其他任務就要主持訓練,丁亙則去營中將自己的百戶隊拉出來,宋友明叫喊著招呼士兵隨自己進墩堡,趕出兩馬車大木箱子,眾人一路步行去傅疃河海口。
南下不過幾里路就到了,河岸兩邊一水的船隊看得眾人眼睛發亮。劉儉舉目四望,見北岸三十多條大船應是八百到一千料的貨船,滿載著貨物吃水較深,而南岸的四十條船就小得多,全都是空船,應該就是自己的了。
一大隊軍士到來,兩岸船上的人都望見了,趙欽文帶著十幾名隨從乘一艘小船過河上岸,劉儉迎上去見禮,兩人寒喧一番就登上船一艘艘介紹察看。
宋友明叫住一名趙欽文的管事隨從,帶他去點收兩馬車大木箱子,那管事也圓滑得很,見雙方關係友好,只是隨意取出錠銀子看了看成色,就喊對岸派小船過來搬貨。
劉儉隨趙欽文將四十條中大船都看了一遍,與船上天津、滄州一帶來的水手、柁師說了會兒話,混了個臉熟,心中頗為滿意,稱自己有事要辦,與趙欽文道別。
既有了船隻,去石臼島寨乘船就行了,劉儉留下丁亙帶百戶隊在此看守,與宋友明帶上董少元一小隊親兵登船,招來一名柁師、四名漿手操船,乘一艘可載三四十人的獨桅廂蓬巡哨船,出海口往北划行。
海上不像江河湖泊,浪頭起伏比較大,小船行駛一起一落,有幾名親兵很快就受不了,死死扒著船舷開始嘔吐,讓眾人都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