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械修理所設在原馬家宅院內,佔地十六畝,濤洛、夾倉兩鎮的鐵匠被劉儉蒐羅一空,共有十二戶鐵匠被搬了進來,安裝好風箱、鍛鐵爐子,目前只能修理盔甲、弓弩、斷刀、槍頭、炸膛的槍、炮等。
這天下午劉儉正在軍械所和魯未略一起忙碌,一名鹽場灶戶甲首找來能報,說有支大船隊進了傅疃河海口,把灶戶們都嚇到了,以為是來了倭寇。
山東半島南部沒什麼大城,衛所也只有一些小漁船,極少有大船隊到此停泊,劉儉尋思著可能是趙欽文送海船來交付,連忙騎馬趕到河海口,果然見有六七十艘大船排成長龍般沿河停靠,已有十幾名軍士跟隨一名中年文士下了船,在岸邊和灶戶們說話。
那文士正是趙欽文,劉儉一躍下馬,上前笑著拱手道:“趙東家來得好快,這就幫我買到船了麼?”
“當然!還要恭喜劉千戶高升啊!”趙欽文笑著還禮,指了指旁邊一名軍官,笑道:“這位是孫老先生派來的張小旗,聽說你請孫老生先代奏重設安東衛中、右兩千戶所的事,兵部已經批准,孫老先生已行文安東衛。”
劉儉大喜,馬上就一臉嚴肅地朝登州方向遙遙躬身拱了拱手,一本正經道:“如此……末將多謝孫老先生栽培!”
雖然一個千戶的任命還用不上朝廷派太監宣旨,但也不能完全不當回事,可不是在路邊就能宣讀兵部敕書的。劉儉興高采烈帶上趙欽文,以及那傳令小旗一行人回夾倉墩。
眼看墩堡前的軍營操場上,兩千多軍士正在列隊操練,張小旗驚訝道:“看這規模不是個百戶墩堡麼?怎麼有這麼軍士?”
劉儉笑著掩飾道:“這夾倉墩國初時就是中千戶所駐地,後改了百戶所,劉某才補籍了七八百正軍,其他是屯丁,召來一起訓練。”
乍看也看不出什麼,張小旗點了點頭,便沒再多問。
劉儉去操場傳令解散,給軍士們休假一日,召來宋友明、王百勝、李文鴦、申一斛等原來的四名百戶進墩堡百戶正堂,張小旗便正式宣讀兵部敕書,授予千戶誥身、官印、腰牌。
劉儉都鄭重收下,交給親兵隊長董少元保管,末了張小旗又取出兩套官服,一套為軍官大紅作訓軍服,一套為正五品千戶青色熊羆補服,讓兩名軍士當眾給劉儉穿上,腳上穿以高靿靴,頭戴烏紗帽,倒也儀表堂堂,英姿勃發。
經過這道程式,自此劉儉才算是正式千戶,但按衛所軍制,還要任命一名副千戶、一名鎮撫、十個百戶、十個副百戶,這都需要登萊巡撫衙為代為辦理,只有總旗、小旗的人選,劉儉可以自己任命。
於是退堂之後,劉儉讓董少元封了十兩銀子打賞張小旗,讓他在此盤桓幾日,待把軍官名單擬好再由張小旗帶回去上報,至於實際編制和職務,軍官們也不會在乎。
打發走張小旗,劉儉將趙欽文帶到自己營房,歉意笑了笑道:“軍墩簡陋寒酸,有失待客之道,趙東家見諒!”
“無妨無妨!劉千戶!日照縣城南北兩處鹽場,我看這地方大有可為啊!”
“怎麼說呢?趙東家有海貿之利,日進斗金,難道還能看上鹽場這點微薄小利?”
“嘿嘿……海貿雖有暴利,可與朝庭政策相悖,終是有風險的,若能坐家裡賺錢,為何要四處奔波,劉千戶你說是不是?”
劉儉大笑起來,也不遮掩什麼,坦然道:“若趙東家有興趣改行做鹽商,劉某自是歡迎,不過此來交付海船,似乎用不著趙東家親自出面吧?”
“看……劉千戶你這就暴露了,果然把鹽場給抓起來了吧。”趙欽文也笑起來,解釋道:“日前泊船夏河寨前所,趙某可是聽說了劉千戶的雷霆手段,連膠州那邊的軍士都知道了。不過趙某此來,當然是邀劉千戶一起出海,共同發財嘛!哈哈……”
劉儉心中意動,口上卻半真半假道:“什麼共同發財?我可沒有水師,沒辦法給你保駕護航。”
“劉千戶何必口是心非,在登州的時候,你說想買海船,趙某就知道你要幹什麼了,為何不痛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