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成都的研學公司裡。
出差剛回來的姚總,便喊上新加入負責市場營銷的張總,一起給大家開了碰頭會。
“這眼看快11月了,咱們馬上就要連續執行好幾場的學期中研學了。孫老師、鄭老師,你們之前給我的產品內容還有執行流程那些,我都看了,沒什麼問題,你們自己把握好就行。主要是後勤那些,我看你們都提交物料購買申請了,但鄭老師,你那邊提交的可是有點多喲,怎麼好像全部都是按單個要採購呢?”
鄭老師趕忙回覆著,“姚總,我們也都加緊更新了全部的產品,也感謝張總啦,還提供了不少可參考的內容。購買物料這塊,也是出於課程,在目的地動手實踐的需要。”
姚總看向了孫晗一眼,又繼續對鄭老師說:“我看孫老師那邊也有需要購買的物料,但有些是按單個,有些是按團組啊。鄭老師你那邊,沒有能劃分成團組的嗎?”
鄭老師堆著笑意,“姚總,我們這邊的課程,對應的主題,很多表現形式都跟實驗啊、手工啊這些相關,孫老師那邊我不太瞭解哈,這個只是課程內容不同,我們主打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和體檢到實際的技能,有所成長,所以才會儘量讓每個人都可以直接上手應用。”
孫晗搶先了一句,“姚總,之前您讓我跟鄭老師都要把產品發到咱們那個小群裡,我看鄭老師暫時還沒有發,我既然沒看到的話,就不太清楚課程這塊是如何表現的。但我個人是覺得,我們做產品,首先是要確保採用主動學習,而非被動學習的方式。而主動學習,當然會包括剛才鄭老師提到的動手實踐,那也會包括到小組討論、同學之間的辯論和互相學習,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自然就會,既設計每個人的獨立實踐,也會安排小組的集體實踐活動。所以才會從物料採買清單上反饋出來。”
張總也緊跟上,微笑著打著哈哈,截了一句,“哎呀,孫老師,咱們都是我們哈,也沒有什麼我們這邊、你們這邊之類的哈,大家都是為公司做事嘛。是吧?”
孫晗迅速的回應:“張總,‘我們這邊’,這句不是我講的。不過您說得沒錯,咱們都是為公司做事啦,所以我個人是覺得,咱們當然得深思熟慮,儘量物超所值,儘量選擇出一條既能滿足課程需要、又能節約成本的路來。所以,我才會既安排了每個人的物料,同時也安排了完全可以小組使用的、儘量確保相對的一個最優解。”
姚總連忙接了話,“是啊是啊,孫老師說得沒錯。”又轉向了鄭老師,“課程的事,自然你們兩位老師是最專業的,鄭老師,你那邊要是覺得課程有需要,那就沒問題的,咱們都還是以最終體驗後的成效來考量啦。”
一連串的幾句,在孫晗看來,無論張總、或是鄭老師,都彷彿夾雜著略加針對自己的情緒,而姚總不過是扮作老好人,糊弄著微笑著就過去了......孫晗有些怏怏然的出了姚總的辦公室,另外的三位,又是繼續留在了裡面。
不知怎麼的,孫晗突然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似的,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裡,便馬上開啟電腦,在最終截止時間前,重新仔細的檢查著最終即將提交上去的後勤物料採買表格。這一看,還真就看出來了問題。
這後勤向上報備的順序,理應是第一步:負責後勤的寧老師先梳理好採買列表,報給孫晗;第二步:孫晗檢查和更新後,再發回請寧老師進一步完善;第三步:最終由寧老師直接在公司系統裡提交上報給總經理的同時也要抄送給孫晗。這裡還可以衍生出理論上的第四步:萬一孫晗在最終截止時間前,發現什麼問題,還可以直接更新,這樣才形成最終結果。
當然了,實際上,第二步時孫晗作為負責人就已經做出稽核意見了,其實一般負責後勤的老師,基本上都會直接採用負責人寫好的更新版本,就直接提交系統了。但是,此時,孫晗卻不得不需要做出理論上才會發生的第四步了。
仔細檢查後,竟發現,寧老師在系統裡提交的是她自己所寫的初稿,並不是孫晗已經發過去的檢查稿,這就導致了提交的採買清單上,少了一種物品。
雖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太大的事情,只少了一種而已,但這數量上可就差異巨大了,畢竟這是需要人手一件的實踐材料,尤其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少了這種物料,課程的動手實踐形式,可就實現不了了。
孫晗趕緊在系統裡做出了修改,再次提交,才算是把這個漏洞趕緊補上。事情發生了,當然不能閉口不談,掩蓋過去。喊過來寧老師,既然也是新加入不久,彼此還不算熟悉,年紀又略大些,孫晗的本意當然不會去訓斥,也只是打算敞開說一說發生了的事情,僅做一次提醒而已。
卻不想寧老師卻一副很著急的姿態,沒等孫晗把事情說完,便忙不迭的點頭稱是,只借口說最近太累了,熬夜多了人也迷糊,一時間上傳的時候勾選錯了,滿口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又繼續借口著張總安排了任務,一股腦的自顧自的說了半天后,衝著孫晗笑呵呵的又道歉了兩句,打著哈哈,彷彿這個事情就這樣過去了,隨後扭身就回了工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