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軍攻破大營的時候,許攸卻是未在前營了。他又去了袁紹處,欲跟隨袁紹一道回魏郡。卻道為何?
原來他本來是打算說降了張郃,然後與張郃一道歸順劉備的。結果用力過猛,卻使張郃反感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待在張郃處。張郃這裡不能待,他把眼珠子轉了轉,一跺腳,便又去袁紹那裡去了。他打算隨袁紹回鄴城,再說動一個關鍵人物然後一起降劉,好顯功勞。
許攸心道,張郃一介武夫,不知某的好意,與他無甚話說,不如且去尋了這人去。許攸欲尋的那人,正是荀彧之弟荀諶。
荀諶,字友若,早早就跟隨了袁紹,在遊說韓馥讓冀州的事件中,只憑一席話就動搖了韓馥。從此袁紹的事業得以起飛。足見他的才智。後來便在袁紹帳下擔任謀士。
只可惜他有個兄長名喚荀彧,為青州劉備幕府之長。所以後來便漸遭袁紹所棄用。此番征戰,袁紹也未帶上荀諶來,卻是讓他留在魏郡。
許攸想回鄴城便是想去尋荀諶。若能說得荀諶一道歸漢,有了荀彧這層關係,還怕他許攸不受重視?
想法是很好,可惜人家荀諶又怎會如你之意?
荀諶在後來被人列為三國神秘人物之一。只因為他在原本歷史上的官渡之戰中為袁紹謀主,卻自始至終未進一策,而隨著官渡之戰的落幕,荀諶也不知所蹤,從此歷史再無記載。因此有很多人臆測他是荀氏安排在袁紹這邊的臥底,把袁紹的底細都透露給曹操知曉。還列舉了很多詳細的例子出來。
不過臆測終歸是臆測,沒有史料佐證,也是當不了真,只能當作是閒談之資罷了。
許攸在張郃這裡碰了壁,只好回魏郡去尋荀諶。袁紹引軍走未遠,忽然有探子來報:“稟主公,大營破矣。”
袁紹臉色一變,怎的如此快就打進來了?便又忙問:“儁乂何在?”
那探子稍一遲疑,便對道:“小人遍尋不見張將軍旗號,有敗軍言張將軍許是降了。”
袁紹聞言大怒,喝道:“降便降了,怎還有許是?”探子垂首不敢言。
袁紹恨恨不已,望東而罵道:“豎子!竟敢背吾!”
諸人沉默,還是許攸怕死,心道你再不走,等會青州軍就要追上來了。亂軍之中,刀槍無眼,若是傷到我了那可不妙。於是便上來拖住袁紹馬韁,勸道:“追兵將至,主公速走!”
袁紹聽了一言不發,翻身上馬,便引了諸人一道往西投去。張飛、太史慈與嚴顏三人殺散袁軍,收攏殘兵敗將之後,卻見黃忠與張郃一道說笑而來。心中不禁便是一嘆,逼降張郃之功卻是被漢升得了,如此,便須去追那袁紹,莫使此人走脫了才是。於是便引本部精騎,直往袁紹追來。
張飛追了一陣,便遙遙望見袁紹麾蓋,不由大喜,振奮精神,大喝道:“袁紹休走!”
袁紹正行間,忽聞後軍有異動,便登道旁小丘來看,只見一員大將張牙舞爪,哇呀亂叫而來。便問左右:“此乃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