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便打馬去探,不一會來報:“是那張益德來也。”
袁紹大驚,道:“久聞關、張有萬夫不當之勇,此人來追吾,吾必死於此也。”言罷,不禁潸然淚下。
諸臣聞言,不禁皆泣。沮授不忍,便閃身出來,道:“大將軍,吾請為斷後,大將軍可速走也!”
旁邊袁熙也是站了出來,拜道:“父親大人,兒臣願與沮從事一道斷後,以拒張飛!”
袁紹兒女無數,成年的兒子卻只有三個。袁譚坐鎮鄴城,袁尚還在司隸率部與趙雲周旋。此番卻是隻有袁熙一人隨侍身邊。
俗話說爺疼長孫,父憐幼子。袁譚與袁尚各有一班人支援,為他們搖旗吶喊。只有袁熙,即不能得父母更多的喜愛,也不受冀州群臣的重視。他著墨於史料的地方也不多,寥寥數筆只是記載了他未參與兄弟之間的權鬥,後來還收留了被曹操打敗的弟弟袁尚。可能讓大家更為熟悉的,是他的妻子甄氏。歷史上的袁氏敗亡之後,因甄氏貌美,而被曹丕給收了,後來生下魏明帝,被魏明帝追諡為文昭皇后。
就這麼一個幾乎默默無聞的人,值此危難之際,卻是毫不猶豫挺身而出。袁紹訝然之後,卻又捨不得。平時再怎麼忽視,這也是自己親兒子呀。正猶豫間,袁熙沉聲道:“父親大人不必遲疑,君父有事,兒臣自當擔之。可速走也!”
袁紹長嘆一聲,深深看了袁熙數眼,道:“吾兒好自為之。”又留了一部兵馬給袁熙、沮授,便打馬匆匆而去。
這一行人也知道再若拖延,只怕小命不保,於是便沿途把符印、金鼓、書冊等笨重之物,一一拋棄。只圖速速回魏郡。
袁熙與沮授分別帶了一部人馬各屯於高處,結成陣勢以待張飛。
張飛見左右高處皆有袁軍,他雖不懼,但是為了追擊袁紹,所率部曲甚少,且沿途行來,戰線已經是拉得老長。於是便勒住馬來,等待後軍集結。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進攻機會,但袁熙與沮授想了一想,都是放棄了。一來是想多拖得一刻便是一刻。二來是張飛威名在外,他們自忖非是張飛之敵,不敢上前。
未幾,不但張飛的兵到了,太史慈與嚴顏也一道到來。張飛見狀,便大喝一聲,率軍便往袁熙那邊而去。太史慈與嚴顏也不甘人後,便率眾往攻沮授。
一邊是如狼似虎、士氣高漲;一邊是軍心渙散、心怯如羊。又如何抵得住張飛等猛人?甫一交鋒,只數個呼吸,便是無數人慘呼著倒地,而精心擺列的大陣也被撕破了一道口子出來。
諸將一馬當先,便率眾衝陣。袁軍面帶懼色,見遮攔不住,便發一聲喊,扭頭撥足狂奔。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有了三,立時轟的一聲,陣形便是大潰。袁熙本以為能阻得敵軍一阻,誰曾想不過片刻間,手中的兵馬便煙消雲散。不由慘笑一聲,撥劍在手,心中默唸一聲:“父親,孩兒這便先去了!”然後便把劍一橫,往脖子上一拉。
鋒方及頸,忽然斜裡一道力量正中劍身,這股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袁熙都拿捏不住劍身。待睜開眼時,卻是被數個健卒撲倒在地,縛了起來。
只見那張飛於馬上笑道:“遍地降者,卻難得見一個硬漢。今次卻是遇上一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