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徐州的琅琊國上面是青州的北海國,左面是兗州的泰山郡,右面是大海。自己佔了琅琊,玄德便沒理由,也沒有途徑再進入徐州了。
於是曹操又派人把笮融的使者找了過來,兩家商議已畢。想著兵貴神速,於是曹操迅速出兵,自泰山郡入琅琊,在笮融派遣的帶路黨的引導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佔了琅琊國。
此時,臧霸和孫觀帶著援軍剛到東海,距郯縣只有五十里了。忽聞快馬來報,兗州兵已經佔了琅琊,不由大怒,喝道:“琅琊十餘縣,豈能皆失,但有慌報,定斬不饒!”
探子拜道:“據聞下邳相笮融為嚮導,引曹操入琅琊。”
臧霸一口鋼口差點咬碎:“笮賊,徐州之罪人也!”於是整頓軍伍,直往郯縣攻打笮融。
這時,笮融也開始攻打郯城了。還射箭傳書入城內,向麋竺喊話:“琅琊已陷,廣陵、彭城皆降我。子仲可速降。”
徐州領五郡國,這時麋竺聽說有廣陵、彭城還有琅琊都降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正自焦急,忽聞城頭兵將歡呼之聲,如銀瓶乍破。急問之,原來是守軍看到援軍臧將軍和孫將軍的旗號了。
笮融聞臧霸和孫觀來了,也不慌亂,讓部將率眾繼續攻打郯城,自己便率人去見臧霸。他為下邳國相,又獨霸漕運之利,往日裡也籠絡了一些人。臧霸與孫觀,他自認為對這二位還是很夠意思的。軍中所需從未短缺不說,就是二位將軍家中,也是上上下下都照顧到了。是以笮融壓根就沒把郯縣的依靠,臧霸和孫觀的援軍放在心上。他以為,只要他一露面,好言相勸之下,丟了後路的臧霸和孫觀,肯定會向他投降。到時,他的獨霸徐州四郡的計劃,便徹底完美了。有了四郡在手,又有臧霸和孫觀這兩員能征善戰的大將,不管誰來打徐州的主意,他都不會毫無反抗之力。再怎麼樣,總比劉備來徐州要好。
可惜笮融太高估自己了。他那點兒可憐的統率力,完全駕馭不了臧霸、孫觀這些人。這個時候臧霸等人也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哦,為了不讓劉備來徐州,你笮融先是用徐州所產以資袁術,然後過廣陵,席中殺太守趙昱,然後先圍郯縣,引我來援,隨即又派人引曹操來,讓其兵不血刃而下琅琊。現在又還想讓我們向你投降,聽你的號令?
啊呸!想都別想!
陶公新亡,你笮融便叛,不忠。廣陵太守趙昱待你如上賓,你竟然在他好酒好肉招待你的時候將其殺害,不義。曹操之前來伐徐州,所過之處,血流成河,徐州人無不恨之。你笮融竟然勾結曹操來禍亂徐州,使百姓再遭兵禍,是為不仁。陶公有遺言,命我州中文武迎劉玄德入主徐州。言猶在耳,你出門便反悔,是為無信。你這個不忠不義不仁不信的小人,還想讓我投靠你?做你的千秋大夢吧!
你笮融算個什麼?不是陶公,你能有今日。老子率眾縱橫州郡,擊討黃巾的時候,你還屁都不是呢,現在也想騎在老子的頭上?
臧霸、孫觀、尹禮等幾個軍頭一商量,覺得笮融這人,太不靠譜。武將大多都喜歡直來直去。像笮融這種前一秒還笑容滿面的喊著哥哥和你喝酒,下一秒就突然翻臉捅刀子的人。說實話,臧霸心裡有些發寒。
於是幾個人先率軍和乍融打了一場。笮融不敵,兵退三十里,紮下營寨。麋竺得知笮融被擊退,大喜,於是押送了牛羊錢糧前來犒軍。
麋竺在郯縣還不知道情況,等臧霸事無鉅細的和麋竺一說,麋竺心亂了。既傷心好友趙昱之死,又驚慌琅琊之失。臧霸大軍雖在,但根本已失,已是無根之萍。而東海一郡,壓根就養不了這麼多兵。而且廣陵、下邳、彭城都在笮融手裡,以東海之財力,如何與笮融拼。到時若是曹操與笮融兩面夾擊,如何是好?
這狗賊,徐州之事,竟然引外人前來。他不是想自領徐州嗎,引了曹操來,這是想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