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 (1 / 2)

笮融是想自領徐州。他引曹操入琅琊不過是想絕了徐州文武迎劉備入主徐州的心思,順便斷了臧霸諸將的後路。好讓他輕鬆控制徐州餘下四郡。至於曹操得了琅琊會不會貪心不足,覬覦整個徐州。笮融沒想這麼遠。或者說,不敢去深想。他目前就一個目的,阻止劉備來徐州,保住他之前擁有的權與錢。徐州亂不亂,百姓死不死,關他什麼事。

笮融這麼亂來,也讓麋竺等人摸不著頭腦。不過能確定的是,寧死都不降笮融這個無恥之徒。這一點,徐州諸文武的意見空前的達成了一致。

臧霸揮軍與笮融又鬥了一場。笮融又敗退三十里。然後,就高掛免戰牌避戰不出了。笮融在營中,與諸將得意的道:“臧霸後路已失,方欲速戰,我避之不出,待其糧盡,我將兵而出,一戰可擒也。”

臧霸面對縮成一團的烏龜殼,也確實沒什麼好辦法。琅琊已失,囤積在那裡的輜重糧草全部丟失。僅靠東海,軍隊是撐不了多久的。且軍中流言漸起,言琅琊,彭城,廣陵俱失。軍無戰心,士氣低落。若不是軍中基本都是徐州子弟,又有自己等人彈壓,只怕早就譁變了。

就在曹操消化琅琊,笮融和臧霸等相拒的時候。劉備也收到了徐州的最新訊息。說實話,劉備也沒想到,徐州局勢會變成這樣。

看來還真是不能小瞧天下人物啊。這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的笮融,突然就攪動了徐州風雲。

面對這樣的情況,青州上下保持了沉默。琅琊已被曹操佔了,走海路去徐州,海船又大多在東萊和遼東之間往返運送移民和物質,很難再抽調出來一支船隊。這樣的情況下,再想得到徐州,幾乎是已經沒有了希望。

劉備總不能去和曹操說,孟德,徐州牧陶公遺言讓我領徐州,你讓條路,讓我帶兵去徐州可好?曹操和你關係再好他也不能這麼幹。讓你去徐州,那這琅琊怎麼算?算我的,你不高興。算你的,我更不高興。所以說,笮融這步棋,還是很高的,有點神來之筆的意思。只是還是損人不利己罷了。阻了劉備,肥了曹操,自己沒落得一點兒好。

事已至此,劉備也只能仰天長嘆一聲,道徐州暫時與我無緣了。

遼東,烏桓諸部陸續前來,盧植也兌現了他的諾言,又分田地又分牧場。烏桓各部大喜,頭人紛紛去見盧植表達自己的忠心,說以後願為太守效死。遼東人口的增加,徹底開啟了遼東這塊沃土的建設熱潮。到處都在開荒,深山老林裡的穴居人都被趕了出來。而商隊,也開始絡繹不絕的前來遼東交易,為遼東帶來物質的同時也帶走遼東的出產。

遼東各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時候,高句麗也開始蠢蠢欲動。之前劉備打公孫度的時候,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與公孫恭逃亡,於番汗遇高句麗王次子高建,兩人說動高建,約定共擊青州軍,結果到了高句麗王跟前,這盟約沒透過。然後沒多久,公孫度就覆滅了。

高句麗和公孫度經常互相傷害,彼此還是瞭解很深的。原以為公孫度再不濟也能支撐一段時間,結果縱橫遼東,看誰不順眼就打誰的公孫度,三下五除二就被青州軍給打趴下了。得知公孫度的下場。高句麗君臣都沉默了很久。

然後,沉默了很久的高句麗開始做準備了。有個太強大的還不怎麼友好的鄰居,實在是讓人難以心安。畢竟誰也不想像公孫度一樣,下場悽慘。

於是這段時間在高句麗無人搭理日子淒涼的公孫兄弟,忽然間就成了高句麗國王公大臣的座上賓。今天這個請去問遼東的情況,明天那個請去問漢朝中原和青州的情況。

看著這些人惶惶不安,公孫兄弟心中快活得很。早聽我言,何至於此?憤恨於父死族滅而高句麗之不救。於是每逢宴請便胡言亂語。說中原自先帝崩後已經亂成一團,諸侯自相殘殺,青州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他能佔遼東不過是趁我父親不備而偷襲得手罷了。真排兵佈陣一對一認真的打,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而且劉備擅自出兵遼東,已經引起很多人的不滿了。比如幽州牧,比如洛陽的天子。

公孫兄弟兩個說的話,真真假假,高句麗上下也不知道該不該信。於是便暗中派人去遼東和中原刺探情報。未幾,訊息傳來,中原確實是亂成一鍋粥,各地烽煙處處,征伐四起。又傳遼東兵馬不足,是以青州牧劉備布令天下,招募移民遷徙遼東。

不能怪高句麗訊息閉塞,它本來就在邊遠之地,因與公孫度之前關係也不好,一直打架,所以商旅往來也不多,基本上境內所需都是和遼東的商人私下交易的。遼東的人知道的訊息再輾轉傳給高句麗,其時效性和真實性,都得打一個天大的折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