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 (1 / 2)

卻說顧雍說動張羨,於是張羨遂據長沙而反。因張羨於零陵、桂陽有恩信。張羨又以利誘之。零陵、桂陽兩郡太守亦隨張羨反。

劉表聞荊南三郡叛亂,大驚失色。荊州總領七郡,自己來了之後,將南陽一分為二,新設了個章陵郡。也不過八郡罷了。如今南方三郡一叛,武陵郡危險不說,卻是把豫章文聘等荊州將士的後路給斷了。

於是劉表一邊命蔡瑁、龐季等人出兵平叛,一邊緊急傳命給豫章的文聘,讓他不要在豫章糾纏了,速速自江夏退回荊州。

文聘得了信,連忙來見劉繇,道:“劉公,我家主公來信,孫堅已說反荊南三郡,如今我腹背受敵,不得不退耳。還請劉公與太守早早準備,隨我北返荊州。”

華歆與王朗聽了,也只能相對苦笑,劉表猶豫不決,孫堅卻是先下手為強了。如今攻守勢易。除了撤兵豫章,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於是只好從文聘之言,率了家人,與文聘一道退出南昌城,徑往海昏與劉磐會合去了。劉繇臨行,樊能、張英等諸將拜泣道:“吾等家小皆在江東,不能隨主公往荊州也。”

諸將皆是江東豪族,劉繇當年來揚州,借諸人之力,方能與袁術相抗。如今自己一敗塗地,又如何能夠苛責眾將士。劉繇扶起諸將,嘆道:“是我誤諸卿也。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復能相見。諸卿還請多多珍重。”

眾人灑淚而別。

樊能對張英道:“劉公,吾等之故主也,屢有恩恤於吾等。今其往荊州,吾等雖不能隨,亦可以阻孫堅而報劉公之恩德也。”

張英深以為然,於是,二將率兵,來戰孫堅。孫堅聞文聘走,知長沙事發,欲追之。方行,聞南昌守軍出,遂返身來擊。樊、張二將死戰不敵,孫堅大破之,獲樊能、張英二將,感其恩義,收之為將。再探文聘,其已與劉磐兵合一處,往柴桑去了。

到了柴桑,劉繇對文聘道:“吾在豫章,多賴仲業之力,方能苟活至今。本欲隨仲業至襄陽面謝劉將軍。然吾在揚州喪師失土,無面目見景升。今小兒年歲漸長,聞青州大儒雲集。吾欲攜小兒往青州,使其求學。還望仲業到了襄陽,代吾分說一二。”

劉繇一方面是對劉表不看好,覺得荊州不如劉備處興旺發達。另一方面也說的是真心話,他長子劉基十幾歲了,正是頑皮多動的時候,自己雖然飽讀詩書,但教育自己的兒子總是力不從心。罵幾句沒有用,要動手打了,自己夫人攔著不說,自己也下不了這個狠心。還不如送到青州書院去,裡面名師眾多,環境氣氛最適合求學不過。再說兒子不聽話讓老師打了,自己眼不見便也心不疼。

劉繇要去青州,自然是和華歆、王朗商量過了的。兩人一致贊同。華歆早年拜在太尉陳球的門下求學,與盧植、鄭玄、管寧勉強扯得上同門之情份。又與管寧、邴原交好。這些人在青州都身份顯赫,自己去了能迅速融入,不會被孤立。王朗就更不用說了,他師從太尉楊賜,楊賜之子楊彪是他師弟。楊彪又是盧敏的岳父。而且,與他曾同為陶謙臣屬的陳登、糜竺、糜芳等人,如今全在劉備麾下為臣。王朗與華歆一合計,自己二人與孫堅沒打過交道不說,反而彼此為敵,若投了孫堅,待遇只怕好不到哪兒去。索性還不如跟著劉繇,一起投奔劉備。

劉備如今坐擁青、徐二州,丁口數百萬,正是大有所為之時。自己去了,必能受其禮遇。這三人一商量好,就來徵詢許劭的意見。許劭心想你們都商量好了來問我,我能說不行嗎?

文聘見這幾人都要北歸,心中頗是為難。主公素好賓客,要是眼前這幾位重量級的人物前去投奔,必然又能使主公名聲再度遠揚一番。可是也不能強來啊。這幾位一個個名重於世,要是對他們不客氣了,傳出去,這臉還要不要了。

由此足見文聘秉性之忠厚。換了黃祖來了,只怕就要先將這幾人請上船了再說。文聘躊躇了會,應了下來,又道:“劉公,如今道路阻塞,汝等如何能至?”

劉繇笑道:“仲業毋須擔憂,但給大船一艘,吾自大江順水而下,便可自徐州而入青州也。”

文聘道:“大江為孫堅所守,劉公恐不得過也。”

劉繇捊須笑道:“此小事耳,吾自有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