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劉表竟然到現在毫無反應?
孫堅已經表達了自己的善意,但是顯然,豫章的劉繇也好,荊州的劉表也好,皆視他如無物。盛怒之下的孫堅,便率了孫策、黃蓋等人,圍了南昌城。
劉磐在柴桑,聞孫堅圍南昌,攻打甚急,深恐南昌不保,遂引軍來援。兵過歷陵,於贛水遇伏。卻原來孫策自與其父孫堅攻南昌,卻遣了部將蔣欽、周泰率部曲來阻劉磐。
蔣欽,字公奕,壽春人。孫策至壽春時,喜孫策之人物,遂與之結交,由是追隨孫策。平定江東時,多有功勳,此時為孫策軍中都尉。周泰,字幼平,與蔣欽為同郡好友,隨蔣欽一道投孫策,以武勇知名,追隨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有功,亦拜為都尉。不得不說,孫氏之基業,全賴孫策。除了孫堅的幾個老將之後,此時揚州文武諸賢,幾乎全為孫策所發掘。
蔣欽與周泰率軍在贛水畔,攔住劉磐,兩軍大戰一場。劉磐也以驍勇知名,歷史上他曾經屢次襲擾豫章,孫策不得不遣太史慈來任建昌都尉,以此來對付劉磐。足見其之武勇。不過,蔣欽、周泰突然來襲,又是以一敵二。劉磐敵不過二將,混戰一場後,劉磐敗退海昏。
文聘在南昌,有劉繇、華歆等人為助,把南昌城守得滴水不漏。孫堅見南昌急切之間不可下,於城前搦戰,文聘又死守不出。一時之間也不禁大為頭疼。
此時孫策便道:“父親,吾聞荊州長沙太守張羨素與劉表不和,吾等不如遣使說之。以其為內應,劉表可破也。”
孫堅欣然從其言,於是遂命顧雍為使,往說張羨。
張羨,南陽人,歷任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太守。深得諸郡民心。其性倔直,於政事屢與劉表不和。最最關鍵的是張羨屢次薦舉他人,卻很少被劉表闢用。是以張羨以為劉表私心太重,只顧任用親信。顧雍跑來見張羨,於席間說之:“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董卓謀逆以來,諸侯興兵,而劉牧獨奉其令。今天下諸侯尊洛,劉牧反之。此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顧雍也是有點強詞奪理了。董卓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是為了對付袁術。當時他廢立天子,滿朝文武也只能乾瞪眼。他能做什麼?諸侯興兵討董的時候,他還正在為了平定荊州宗賊絞盡腦汁,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實力去參與。至於朝貢哪個天子,劉表一身權力來自長安,還用多說嗎?
不過張羨本來就看劉表不順眼,哪裡管得這麼多。既然顧雍主動給他找了個理由,他也就毫不客氣的接納了。
聽完之後,張羨便開口了:“然則何向而可?”
顧雍會心一笑,這是同意了,接下來就是談條件了。於是顧雍便道:“吾主孫文臺,亦曾為長沙守。平黃巾,討董卓,屢見殊功。袁術篡號,吾主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難,奉王命而討有罪。因此而得牧揚州。今袁術雖已伏誅,而豫章仍為劉表所有。公若能舉郡而為我之內應,破劉表之後,吾主可表公來鎮荊州。”
張羨大喜,答曰:“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