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 (1 / 2)

初平四年春。曹操親率大軍,擊袁術部將劉詳於匡亭。兗州軍氣勢如虹、攻勢如潮。劉詳措手不及,抵擋不住,連派數批飛騎報與袁術。袁術得報,不敢怠慢,匡亭地勢重要,不容有失。於是親往救之。

可惜還是晚來一步,等他到時,劉詳已被曹洪斬於陣中,其部大潰。袁術軍方到,便被潰兵衝散陣角,曹操見機,不由大喜,復率軍來攻袁術。袁術首尾難顧,連連敗退。一直退往封丘,直到封丘留守諸將一齊出陣。

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等人一同抵住夏候淵、夏候惇、曹仁、曹洪等人,這才穩住陣腳。袁術退保封丘,曹操屯軍於外。兩家相互敵視對峙。

方入兗州,便先敗一陣。袁術狂熱的腦袋不由清醒過來。他率部與曹軍戰,敏銳的發現,曹操部隊在精悍程度上,比起他的部曲來,毫不遜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甚至更有過之。兼之曹操麾下數員猛將為其陷陣。似乎兗州這塊肥肉不太好啃啊。什麼時候,曹孟德如此厲害了?

袁術深嘆一口氣,難道要調孫文臺過來?孫堅是他麾下頭號大將。但兩家關係,更像是盟友,而不是可以託以腹心的自己的下僚。只是孫堅力量弱小,暫時依附自己而已。這一點,袁術看得很清楚。所以,很多時候,他喜歡把髒活累活都交給孫堅幹,以消耗他的力量。但這一次,他不想這麼做了。之前在南陽,與劉表交鋒自己一直讓孫堅頂在前面。結果自己嫡系部曲有怨言不說,還為孫堅贏得不少同情。自己再不讓麾下的兒郎們打上幾仗,讓他們沾點軍功,撈點油水,只怕就真的要壓不住了。再說了,什麼事都讓孫堅出馬,豈非更顯得自己這個主公無能?

袁術看著案上的地圖,忽然就不想與曹操糾纏了。贏了兗州又如何,北邊是他的兄長袁紹,東邊是劉備,這兩人,他都不怎麼喜歡。而且兗州四戰之地,盜匪多如牛毛,實在是一件耗費人精神的事情。還不如南下揚州呢。

看看這天下,紛爭四起,也只有益州、揚州這樣的所在比較安寧。在這亂世中,也顯得越發的可貴了。益州偏安一隅,又是宗室劉焉在那經營。袁術不想去那折騰。至於揚州,袁術就比較有興趣了。

揚州六郡,巔峰時期丁口六百餘萬,就算是經過歷次****,如今只怕丁口也不下四百萬。又有大江為天然險阻。若得此地為根基,數年經營,足以為王霸基業……袁術越想越覺得興奮,越想越覺得揚州比兗州好多了。

既然兗州拿不下,不如就往揚州?

袁術在南陽時,不修法度,鈔掠為資,奢恣無厭,百姓多患之。後來袁術遇一道人,自稱終南山煉氣士,兩人相談甚歡。臨別,袁術請道人指點天下運勢,道人沉吟半晌,乃道:“代漢者當塗高也。”說完便飄然而去。

自古以來,讖緯之學在華夏便很有市場。當秦末時,黃河挖出石人,身上刻字,陳勝吳廣起義,魚腹內有布條,劉邦斬白蛇……種種傳說,都很神秘,當然,也有很多事件是人為的。不過“代漢者當塗高”這一句話,流行了許多年。哪怕是在強盛如漢武帝之時,這句話依然很有市場。

漢武帝巡河汾,大宴群臣時,便有言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群臣進曰:“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過聽於臣妾乎?”

漢武帝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可以說漢武帝在這個問題上,看得很明白,不愧一代雄主。雖然避免不了迷信。但他依然清楚,從來沒有一家一姓之王朝可以千秋萬代……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攝政,天下大亂。公孫述據益州,引用許多讖圖,說廢昌帝,立公孫;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等等。又以為自己手有奇紋,乃建元龍興之瑞,於是在益州稱帝,國號成家。當時光武帝寫信給公孫述,說圖讖上說的公孫,指的是漢宣帝。而且圖讖說代漢者,當塗高。你是當塗高嗎?……要三思啊。

結果最後,公孫述敗亡,全族夷滅。這句讖語便一度銷聲匿跡。

光武中興近二百載後,袁術竟然又聽到了這句讖語。還是一個如若老神仙般的道人親口對他說的。這裡面,難道有什麼奧妙之處?

袁術在南陽思前想後,想了許久。忽然想道,自己名術,字公路,術與路,皆是途。塗與途通。莫非這讖語便要應在自己身上麼?而且袁氏出自古之陳國,乃舜之後裔,按照五德終始論,舜帝乃是土德,大漢乃是火德,以黃代赤,德運之次,正合天命。

一想通此節,袁術激動得渾身亂顫。這個大家都信天命,信宿命,信各種異象的年代,忽然發現,這天命似乎要應在自己頭上。這一個大餡餅,差點把袁術就砸暈了。

所以後來袁術在南陽有所收斂,然後發現就算如此,這片地方的百姓對自己也沒好印象,這群眾關係搞不好,讓袁術很擔憂。剛好劉表攻勢甚急,咄咄逼人。袁術便想把南陽值錢的東西來個大打包,然後撤退到豫州。結果還沒來得及動作,自己糧道就被劉表給斷了,軍隊不可一日無糧。袁術只好匆匆率部入了豫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