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 (1 / 2)

初平三年冬,因袁術敗北,劉表復南陽。荊州遣使入朝奉貢。洛陽天子龍顏大悅,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以為天下表率。

就在呂布與高幹激戰於壺關,曹操抵袁術於封丘的時候。幽州兵馬又動。公孫瓚不顧劉虞反對,執意南下,欲與袁紹爭奪冀州。公孫瓚私謂諸將道:“幽州苦、冀州富。若以冀州為基業,天下必有我與諸君一席之地!”

亂世出英雄,於其中能出類拔萃者,多是武人。百姓最渴望的是太平盛世,而軍人,想建功立業,想榮華富貴,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便只有戰爭。眾將一聽有仗打,無一不躍躍欲試。至於戰爭是否正義,這是自家將軍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他們管不著。

當天下人的眼光又聚焦在並、冀、兗、幽諸地時。青州牧府卻正在議事。牧府諸曹與地方郡守一個不落全來了。

會議主題有二個,糧食與錢幣。

劉備最近下去巡視,發現經過案比查戶、重新授田分地後,青州地面百姓雖然生活有所改善,但許多人,仍然是在貧困線以下掙扎。

限於生產水平,此時的田地畝產量並不高。所以一戶人數比較多的,就算種再多的田地,也只能勉強圖個溫飽,這還是天公作美的情況下。若一旦逢上災年,賣兒賣女賣田地,或者全家作了流民,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華夏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便是後世,三農問題仍然是讓統治者們異常頭疼的問題,更不用說這個時候的大漢帝國了。

劉備又想起北宋仁宗時期的大臣丁度曾經上疏:下戶才有三、五十畝或五、七畝。而贍一家十數口,一不熟,則轉死溝壑……這樣的人家,在青州似乎比比皆是。

在巡視地方中,劉備又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在青州,私鑄錢幣的現象,比較突出。當時劉備便大吃一驚,雖然他不是搞經濟出身,但也知道,錢幣問題,非常重要,影響著帝國的經濟命脈和信譽。若私鑄成風,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

五銖錢,自漢武帝開始,一直到後世唐初,都曾盛行,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發行和流通最為廣、遠、久的一種錢幣。可以說,百姓的認可率還是非常高的。可惜,此時的錢幣發行已經漸趨混亂。經過董卓收銅人,私鑄小錢以壞五銖後,鑄幣權便不再控制在朝廷手中。天下諸侯,只要是地盤上有銅鐵礦的,莫不私鑄以謀利。而諸多大族豪強、甚至普通百姓,也紛紛鋌而走險,加入這個行列。

在下面轉了一圈,劉備就有些坐不住了。錢幣鑄造權,他是一定要控制在手中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於是,在這次會議上,劉備作出了幾點要求。第一是全青州的礦產資源,全部收歸牧府統一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探礦採礦。原有發現的私人礦產,由牧府回購。第二就是設立三官監,專司造幣。第三就是逐漸回收市場上流通的偽劣錢幣,統一銷燬。最後,劉備的聲音擲地有聲、殺氣騰騰:“諸卿迴轉本郡,可傳我令,凡私鑄錢幣以謀私利者,殺無赦!”

劉備也知道,私鑄錢幣,利潤豐厚。就算他舉起屠刀,亦阻擋不了那些利慾薰心的傢伙以身試法。不過,想來血淋淋的刀劍,足可以嚇住一部分人。另外的,便只有在鑄幣上多費心思了。用料足、工藝領先,便足以讓那些私鑄的傢伙無利可圖,進而讓他們對造幣再也不感興趣。這才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下一步,應該要考察工曹與工匠營了。劉備這樣想道,於是便又對工曹從事邴原道:“根矩,工匠營近來如何?我意欲前往一行,到時還請根矩相陪。”

說完了鑄幣,劉備話風一轉,又說到了糧食問題。畝產量不高,關鍵還是在於種子的培育。至於施肥,這個時候的農人們,早就知道用淤泥、草木灰、糞便來改善地力了。這一方法沿至千年之後,農村還在使用這種原始古老的辦法。想來還是很有效的,劉備在這方面也沒什麼可以指手劃腳的。不過,種子的培育,倒是可以說上一二。他讓民曹從事崔琰,率領一班人,專門從事選種、育種的工作,儘量保證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至於種植什麼經濟植物,劉備壓根就沒有想過。棉花、玉米這時候都還不見蹤影,食用油還主要是動物脂油。劉備嫌這膩,吃點白菜都是用開水燙的。果樹什麼的,這個年月大家對水果的需求,並沒有達到大規模的需要。所以,農業經濟還是很原始的。男女除了耕種漁獵採桑織布,就沒有別的來源了。而耕種,又是農伕們最重要的一項收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