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管亥的提醒,長安城內的氣氛陡然嚴峻起來。東城,一群人趁著風雨聚在城洞,外面由心腹沿途望風。
“涼州軍挾雷霆之怒而來,看來是不破長安誓不罷休啊。這幾日攻城,你們也看到了,這些涼州人,簡直就是不把人命放在眼裡。聽說有部曲十餘萬,要是再驅趕三輔百姓前來攻城的話,只怕是用屍骨填,也要將長安城給填滿了。怎麼辦,大家合計合計吧?”
“還合計個啥,咱守軍才多少,城外涼州人有多少?到時城破,天子與百官身份尊貴,那些涼州人估計也不敢下死手,那咱們就得承受涼州人的怒火。老子可還沒活夠呢!”
一場防不勝防的陰謀,已經開始了。外面,風雨如晦,天色漆黑。
六月二十日,長安城守軍與涼州軍內外勾結,開城引李傕、郭汜等入長安。風雨中,鐵蹄得得,喊殺聲頓時四起,哭喊聲逐漸從長安城的一角,慢慢向外面漫延。到處都是涼州人來了的恐懼呼聲。
呂布聞訊,親率幷州騎迎敵,沿途但凡見作亂之人,皆斬之。待到了東城,敵已入城,亂糟糟的放眼望去,盡是敵軍。呂布身先士卒,殺入敵陣,右手戟,左手劍,亂砍亂刺,殺得滿身是血。也不知殺了多久,僥是呂布精力過人,也漸漸感覺有些疲了。這時,旁邊張遼衝了出來,抓住呂布馬匹韁繩,道:“將軍,事不可為,且先退罷!”
呂布一看,這些賊兵便如螻蟻一般,密密麻麻,自己率軍殺了這處,那處又有,殺了那處,別處又有。簡直是殺不盡一般。而自己所部幷州騎,亦在亂戰中損失不少,剩下的,也人人身上帶傷。
呂布一聲長嘆,道:“且回營,帶上家小細軟,先出城罷。”
呂布與眾將取了家眷,便欲出北門。臨行,貂蟬道:“將軍出城,不知會王公乎?”
呂布道:“賊已陷城,王司徒豈有不知之理。”
貂蟬道:“將軍,王公留城,必死無疑。日後有人論及誅董之事,見將軍獨活而王公死,必以為將軍不救王公,何不相邀王公,以全昔日情份?”
呂布自納貂蟬,每聞貂蟬言,皆覺言之有物。是以內心頗信之。長安城這麼大,賊兵想追上自己還要點時間,便去王允那看看也罷。於是便率軍繞了一圈,奔到朱雀門附近司徒府,見王允府上家兵嚴陣以待,暗歎道,這些人有什麼用?
於是在府外大呼:“王公,城陷賊入,事不可為矣,請速與我出城!”
呂布剛才在途中已經想得明白,涼州諸將未必有膽子為難天子與百官,否則誰給他們官做。但自己與王允便不一定了。謀誅涼州領袖董卓,王允是帶頭大哥,自己是主要幫兇。自己與王允不走,陷入賊手,必死無疑。雖然與王允最近不對付,但貂蟬說得對,畢竟有同殿為臣的情份,還是前來打個招呼的好。到時王允不跟他走,別人知道了也怪不到他頭上來。
王允一身朝服,肅容而出,見了呂布,乃道:“將軍自去,我曾有言,長安若陷,必誓保天子無憂。且涼州之事,由老夫而起,便自老夫結束罷!”竟是懷了死志。
不怕死的人,是很容易得到他人的敬重的。呂布聞言,亦不禁為之默然。王允又長嘆道:“早知如此,不如聽天子之言,自去帝位,奉天子入洛陽,如此,也能免今日長安之劫難,可憐我滿城百姓……”說到此處,王允不禁有些哽咽。當時不肯,自然是想保天子的性命與百官的前程。但拿天子的性命和百官的前程與滿城百姓的性命相比,在傳承儒門道統的王允心中,自然是滿城百姓的性命來得重要。畢竟天子去了帝號,也未必不能保住性命,但眼下,聽聽這滿城的喊殺聲,王允心中便充滿了痛苦和自責。
緩解了下情緒,王允道:“將軍可速去,往奔關東,進言洛陽天子與諸侯,與之言及涼州底細。勸其等速調大軍平涼州。至於天子的安危性命,日後便全靠將軍周旋了!”說完,深深彎下腰來,向呂布一揖,卻也不待呂布回覆,便往府內而去了。
王允言下之意,竟是讓呂布告訴關東,長安天子願自去帝號,讓關東諸侯齊心合力,速速發兵平定涼州之亂,以圖再次復興大漢。
呂布手方抬起欲呼,卻又無力的放了下來。調轉馬頭,與眾將道:“出城!”
方出北城,正逢郭汜,郭汜兵多,呂布便道:“且卻兵,但身決勝負。”郭汜素知呂布勇力,然兩軍相接,不好避之,便飛騎而出,來戰呂布,不數合,呂布抖擻精神,一戟刺郭汜於馬下,郭汜左右急救之。呂布哈哈一笑,率殘部突圍去了。郭汜軍竟不敢追。
出了長安,一口氣奔了百餘里,呂布這才停了下來。此時人困馬乏,所部也只有千餘殘兵。呂布下令紮營暫歇,自己卻四下巡弋,以防有變。
歇了一陣,又撥營行軍。途中,呂布與諸將議道:“將何往,爾等可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