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天外貓王的打賞。
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四將,大戰徐榮於新豐,討虜校尉賈詡獻哀兵之計,使涼州軍陣前譁變。中郎將徐榮率一枝殘軍不知所蹤,副將率餘眾陣前降之。
等呂布提著牛輔的人頭返還長安時,李傕等人的兵鋒已經距長安不足百里了。叛軍臨近,長安官民俱驚。可惜三輔亂,天下亦亂,眾富戶與吏民想了半天,實在不知道能逃到何處去,頹然放棄攜帶家小出奔的想法,只能祈禱朝廷能抵住來勢洶洶的叛軍,其餘,聽天由天罷。
李郭等人沿途收攏涼州眾,一路抄掠而來。到得長安,便欲攻城,乃謂眾將士曰:“城破,許爾等大掠三日!”
眾軍歡呼雀躍,口稱萬歲。朝堂之上,百官已經亂成一鍋粥:“王公,涼州賊此前救赦,汝請旨大赦天下,偏不赦此輩,如今大軍兵臨城下,王公可有何策?”
“王公,若長安城破,驚了御駕,汝即為天下罪臣!”
“陛下,聞賊兵為王司徒來,陛下可下詔,罷王子師職,以退賊兵!”
…………
呂布冷眼旁觀,心中不屑一顧,這都什麼時候了,不趕緊動員青壯,安排糧餉,準備抵禦叛軍,還在這推卸責任,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這朝廷真是沒救了。
王允任由別人的唾沫星子濺到自己臉上,卻是眼睛眨也不眨,老神在在的站在旁邊一動也不動。天子慌了神,忙問策道:“王公,可有退敵之策?”
王允這才看了一眼那些跳來跳去的官員,向天子施了一禮,道:“陛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世間萬事不過如此爾,有何慌哉?”
轉而又厲聲道:“倘若城破,大不了便舍了老臣這一腔熱血,大好頭顱,也要護得陛下週全!”
王允威勢一發,雙目精光閃閃,看得諸臣不敢對視。便是呂布也是心中暗歎,王老頭雖然有種種不是,但還是熱血得很吶!
王允又看向呂布道:“呂將軍,老夫不通兵事,皇甫將軍又在病中,這長安城防便託付於你了。天子與諸臣安危,皆系將軍一身,有勞將軍了!”說完,深深往呂布一禮長揖到底。
呂布也被王允行為所感染,不由起身相扶,大聲道:“司徒,呂布必不負你所託!”
長安城,就算是廢棄了近二百年,那也是曾經的國都,天下有數的雄城。李郭等將兵急攻八日,死傷無數。結果長安城依然屹立不倒。
到了第九日,李傕與郭汜等都已經快絕望了。就算是部曲都是涼州眾,攻城這麼久都攻不下,己方還傷亡慘重,此時也已經軍心動搖,士氣低落了。
眾將問計於賈詡,道:“文和,長安城峻,急切難下,今糧草無繼,健士疲憊,為之奈何?”
賈詡捋須笑道:“此有何難哉?長安城隔絕內外,城中守軍可不知我軍糧草短缺,士氣低落。他等只知我涼州眾裹十萬大軍而來,威不可擋,誓破長安!既如此,破城易爾。”
賈詡胸有成竹,侃侃而談:“長安兵少,我軍兵多。自攻城以來,城頭將士輪換漸少。料想呂布手中兵力必然捉襟見肘。城中之兵,除呂布麾下幷州騎外,另有禁軍、蜀軍及臨時招募之兵。我等可繼續強攻長安城,並散佈流言,若城破,將血洗長安守軍,以為太師、董氏復仇。想來生死關頭,除了幷州騎,其他軍隊必然有想法。到時有變,便趁機奪城,控制朝廷,大事定矣!”
眾將聞之大喜,齊拜道:“若破長安城,文和當為首功!”
於是便各散去,依賈詡之計,強攻長安城。又是一連數日。直至天降大雨乃止。這日傍晚,天色陰沉,細雨仍然下個不停。長安城中,呂布率了眾將到處巡視。每到一處,便囑咐所在校尉將士,定要小心賊軍偷城。轉了一圈,回到營中,呂布翻身下馬,抖落一身水珠,嘆道:“想不到賊勢如此之盛,若不是突降大雨,長安危矣。”
高順道:“將軍,趁此良機,要不要末將率陷陣營出城襲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