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既走,關羽與劉恪道:“慎之,不妥,董卓已起殺心,我等速報與太后。”關羽何其敏感之人,董卓臨走前一眼,分明是殺機畢露。
劉恪也持此議,乃與關羽入殿中,拜見太后。何太后聞言,心中顫抖,眼圈一紅,又是要哭。劉恪與關羽對望一眼,心道,女人就是麻煩。他等在太后身側多日,早就知道太后亦不過是個柔弱女子罷了。是以心中亦不懼太后威儀。主要是何太后被董卓一嚇,早就惶惶不可終日,哪裡還復有靈帝在時母儀天下的風範。
劉恪忙道:“太后,時不我待,還請太后速速收拾,我與關將軍護住太后與大王自密道出城。”
宮中有密道,乃世祖光武皇帝秘密營造,他也心憂後世有人逆亂,於是給子孫們留下一條生路。到後來,天下承平百年,本來口口相傳於皇族的密道,早就被皇帝們給忘記了,反倒是久居宮中的太監們一清二楚。漢靈帝入繼大統,他本外藩,到了宮中,自然免不了好奇而四下游覽,宮中閹宦為了討好新皇帝,於是把宮中種種密聞一一說與天子聽。靈帝又好這些稀奇古怪的事,聽說有密道,喜不自勝,率了一干閹人於皇城中四下搜尋,還竟真被他尋到,密道便處於永安宮後,靠近武庫那裡。直通北邙山下。
靈帝既知此處,自然也告訴了當時的何皇后,甚至靈帝興致大起,曾攜了何皇后在密道中雲雨數番……
劉備入宮見太后,太后便把密道之事悉白與劉備。這也是劉備為什麼能安心南下的原因。因為他早已留下後手,若董卓敢弒太后與弘農王,他便可令劉恪帶了太后等自密道出逃。
何太后匆匆收拾一番,把細軟金銀打了數個大包,看得劉恪咧嘴關羽傻眼。這是逃亡啊太后,不是效遊。於是劉恪與關羽只留下二個包袱,一是換洗衣裳,二是細軟。劉恪又抱了弘農王,自殿後而走。
滿殿宮女及小黃門,被關羽打暈在地。眾人避過董卓宮中耳目,貼牆而走,密道入口,乃一枯井,眾人魚貫而下,關羽曾逃亡江湖,對清除蹤跡頗有心得,於是殿後而行。一眾人悶聲摒息,一路有驚無險出了密道,方逃出生天,便見一彪軍駐紮於此。何太后見了,險些昏厥過去。卻見那將上前拜道:“末將吳匡,拜見太后,拜見大王。”
呂布奉董卓之令,先是著部將高順、張遼等兵圍北軍,到了之後,卻見營門大開,裡面除了一干老弱,便是來混日子的官宦子弟。呂布聞訊大怒,飛馳入營,乃問:“吳匡呢?”
一個兵痞站了起來,有氣無力的道:“吳將軍率了兄弟們,數日前便出營射獵去了。”
呂布一拳打在空處,鬱悶無比,於是又率眾將入宮,脅迫太后,等相國董卓前來發落。到了永安宮,卻見殿前靜寂無聲,鬼影也沒有一個。往日裡寸步不離的劉恪等人,一個個皆不見了蹤影。
呂布心知不好,忙疾步入殿中,卻見殿中宮女太監倒了一地,而太后與弘農王皆不見蹤影,大叫一聲:“糟了!”
於是令高順速報相國,自己踢醒太監宮女,審問仔細。那些太監宮女們醒來,卻是一問三不知。須臾,董卓亦至,見自己的獵物蹤跡全無,而陪伴身側的宮人們又一問三不知,不禁大發雷霆,鬚髮皆張,怒道:“給老子搜,這麼多人,莫非還飛天了不成?”說完一腳踢在一個宮女身上,把她踢出老遠。
宮女嚶嚶而哭,董卓滿腔怒火無處發洩,乃喝罵道:“再哭一聲,老子便砍了你!”宮女驚懼,強抑哭聲。
董卓見這小宮女驚惶之狀如羊羔,又麗質天生,羞澀之態我見猶憐,不禁心中一陣燥熱,便去了衣襟,拖了宮女於案上……
宮女體態嬌柔,年歲又小,何曾受過如此韃伐,不禁雙眼一翻,昏了過去。良久,董卓虎吼一聲,噴薄而出。收拾乾淨之後,道:“全殺了,一個不留!”
頓時,殿中慘叫連連,血流成河。
董卓麾下將校,打起仗來一個個不要命,可要讓他們幹緝捕的活計,卻是抓瞎。無數人馬地毯式的從南宮到北宮,搜刮了個遍,楞是不見半點蹤跡。止有呂布部將張遼,看出一點點蛛絲馬跡,卻記於心中,默然不語。
緣何?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先祖乃是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起者聶壹,因功未成而單于走,既得罪了匈奴,又害得漢廷勞費無數錢財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兩頭不討好,便索性改了姓。少有勇武,聞名於鄉中,幷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過人,召為從事。後來丁原被何進召至京效,何進又著張遼去河北募兵,等張遼回來,何進死了,丁原也死了,走投無路,被董卓遇見,於是吞併其軍。他也就在董卓軍中待了下來。
他少年時遊歷幽、並,頗曉江湖之事。關羽匆匆掃除痕跡,未免有不周全之處,卻被張遼發現。他心向漢室,且故主丁原為呂布、董卓所害,是以故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