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 (2 / 2)

等董卓跳腳大罵,召城門校尉、洛陽令等前來“破案”的時候,訊息已經瞞不住了。百官知太后與弘農王莫名消失,董卓失態,心中俱喜,朝會之上,說話聲音也不覺大了起來。雖然不知道太后與弘農王哪兒去了,但只要不在董卓手上,就是天大的喜訊。

此時北邙山中,太后與弘農王坐在車駕之上歇息。劉恪告訴她,入夜之後,軍隊會疾行,自偃師而出轘轅關,然後走入豫州,到時自有廣陽侯大軍前來接應。太后聽了,不禁心情一鬆,再也支撐不住,竟然睡了過去。

劉恪與關羽還有吳匡對視一眼,心中苦笑,哪有那般容易。董卓是何等人,一旦尋人不到,必定反應過來,會令沿途郡縣關隘嚴加防守,若是沒有太后與弘農王,他們一路輕車簡行,跑出司隸那是簡單得很,如今有兩個身嬌肉貴沒受過苦的拖累,能不能到轘轅關下,還是一個問題。

他們所料沒錯,董卓在宮中尋人的同時,早就下令各關隘亭縣,嚴防死守,見太后與弘農王車駕或可疑人馬,即發訊以聞。洛陽諸關,伊闕關,函谷關,廣成關,大谷關,旋門關等,都收到了董卓的嚴令。

董卓既失太后與弘農王,又因東方聯軍勢大,自己根基在西方,於是召公卿議,欲遷都長安,以避兵鋒。董卓曰:“昔高祖都關中,十一世後中興,更都洛陽。從光武至今復十一世,案《石苞室譏》,宜復還都長安。”

百官張口結舌,這董卓真是敢想啊!遷都乃何等大事,豈能隨意而為。於是司徒楊彪勸曰:“昔盤庚五遷,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曉天下之民。今海內安穩,無故移都,恐百姓驚動,麋沸蟻聚為亂。”

董卓聞言,冷笑一聲,心道海內安穩?山東諸侯都反了,逗我呢!於是道:“關中肥饒,故秦得併吞六國。今徙西京,設令關東豪強敢有動者,以我強兵踧之,可使詣滄海。”

楊彪復勸:“海內動之甚易,安之甚難。遷都改制,天下大事,皆當因民之心,隨時之宜。往者王莽篡逆,變亂五常,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殘害百姓,民人流亡,百無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此其宜也。且長安宮室壞敗,不可卒復。《石苞室譏》,妖邪之書,豈可信用?”

董卓說不過楊彪,便作色道:“公欲沮我計耶?關東方亂,所在賊起。崤函險固,國之重防。又隴右取材,功夫不難。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處,作磚瓦,一朝可辦。宮室官府,蓋何足言!百姓小民,何足與議!若有前卻,我以大兵驅之,豈得自在!”兵痞嘴臉覆露無遺。

百官皆恐怖失色。黃琬出列對曰:“此大事。楊公之語,得無重思!”

董卓冷哼道:“邊章、韓約有書來,欲令朝廷必徙都。若大兵東下,我不能復相救,楊公可與袁氏西行。”

這傢伙,赤果果的武力恐嚇了,還拉了叛賊邊章、韓遂(韓約)一起,也不知道他們之間有甚勾連。反正他們要是舉兵東下,你們把我拖在洛陽,那就請你們楊家和袁家西行抵禦叛賊罷。

楊彪被董卓一嚇,也有點心虛,不過仍然嘴硬道:“西方自彪道徑也。顧未知天下何如耳。”

司空荀爽見董卓無言以對,怒氣沖天,恐其當廷發作,乃謂楊彪道:“相國豈樂此邪?山東兵起,非一日可禁,故當遷以圖之,此秦、漢之勢也”

董卓得了個臺階下,方稍熄沖天之怒。於是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大家鬧了個不歡而散。

董卓還府,召諸人議。坐上城門校尉伍瓊、尚書周珌力諫之,曰不可遷都。董卓在朝會之上受了一肚子氣,正無處可發洩,於是大怒道:“卓初入朝,二子勸用善士,故相從,而諸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遂令甲士收伍瓊、周珌斬之。

可憐二人,枉死於此。

感謝書友煙花易冷夜太美的打賞,謝謝支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