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 (1 / 2)

中平五年夏四月至秋七月,短短數月,三換太尉,曹嵩、樊陵先後為天下異亂丟了太尉之位。秋七月,天子罷樊陵,拜射聲校尉馬日磾為太尉。

八月,天子大病一場,思立太子,屬意皇子劉協。因四海之內,軍政皆出自大將軍何進門下而不自安,於是乃置西園八校尉,又拜衛尉董重為驃騎將軍,以分何進之權。董重,天子生母董太后親侄。皇子劉協自小被董太后親自撫養長大,是以天子欲以董氏為劉協臂援。

西園八校,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於西園內各募精壯,悉聽命於蹇碩。蹇碩乃中官,等於這枝精銳,便是直接受皇帝所命,不為外朝官所左右。

天子設西園八校,為以後立太子清除阻礙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制衡大將軍何進以及何進身後計程車人集團。

自解除黨禁以來,黨人紛紛回到官場,他們有能力有名聲,很快就成為了朝堂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黨人們經過血的教訓,經過漫長時間的考驗,就明白了一件事情,這輩子,就和閹宦們過不去了!

不是閹賊弄權,他們何至如此?不是閹賊弄權,國家何至如此?黨人們與外戚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前太傅陳蕃和前大將軍竇武,就是典範。於是,本來看不起何進出身計程車人們,紛紛轉而和何進合作,他們太清楚了,沒有一個有權有勢的強援,黨人們做不成任何大事。更別說對付宦官了。

何進起於屠家,比不得竇武書香門第。正是缺少刷聲望的好機會,見黨人們有意合作,更是一拍既合,於是連連舉薦黨人或與黨人有關計程車人。自任大將軍以來,數徵海內名士,雖然有像鄭玄這樣的不給面子的,但也有許多人感其心誠,甘心為其所所用。

例如鄭泰、荀攸、王謙、趙歧、伍孚、董扶等等,董扶這傢伙,就是說益州有天子之氣,讓劉焉去益州的,伍孚,後來單身刺董卓的勇士……這些人,都是一時之傑。至於袁紹袁本初,更是和何進打得火熱。曹操曹孟德也是何家常客。

天子寵信宦官,而何氏寵貴,又多賴閹宦,當年何皇后妒殺王美人,天子大發雷霆,還是張讓等人求情,還出了一筆錢安撫天子,這才讓天子息怒,不然,可能皇后之位都難保。是以何皇后對宦官們向來很好。可政治上的事情,是真的說不清楚的,時而對立時而合作。天子見外戚竟然漸漸與士人集團合流,尤其是這個外戚還執掌天下兵權多年,這還了得?

於是便於今年,設定西園八校,以制大將軍。蹇碩的權有多重?詔書裡大概是這個意思,就是大將軍以下,司隸校尉也得歸蹇碩管……

後來天子覺得這樣做有點不好意思,針對性太明顯了。於是在平樂觀講武耀兵的時候,還是讓何進來了,讓他當閱兵總指揮,天子在大傘蓋下面,何進在小傘蓋下面。暗底下給出的訊號就是天子還是信任自己的大舅哥的。

冬十月,青、徐黃巾復起,寇郡縣,殺掠吏民。天下滋亂,有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於是天子聞言,自稱無上將軍,著何進等悉領兵屯於平樂觀下,講武耀兵。

蹇碩本來得天子信重,受此重託,心潮起伏,涕淚橫流,恨不得立馬為天子去死。可講武之時,何進就跟隨在天子身側,而西園八校中的袁紹、曹操似乎是何進的鐵桿?這天子是幾個意思呀?蹇碩本來就是殘缺之人,心思敏感,天子這樣一來,又讓他不自信了。這也是天子帝王手段玩慣了,總想著制衡一下,這西園八校好好的卻也被天子給“制衡”了。

蹇碩掌控北軍之外的京師精銳,卻仍然怕何進怕得要死,於是與諸中常侍一起遊說天子,說西邊涼州亂成一鍋粥,邊章、韓遂勢大徒眾,不如遣大將軍何進率北軍五校及京師諸營西行平叛。

天子也為涼州諸事愁著呢,一聽,馬上就同意了。於是就下詔,讓何進率兵去涼州,都督諸軍事。

何進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並不像後世解讀般的各種不堪。想想他穩坐大將軍之位數年,又得如此多計程車人相助,便知道他有著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手段。當年他剛為大將軍時,大將軍府還在新建,楊賜遣孔融持貼相賀,孔融要插隊,然後何進門客沒有立馬彙報,估計孔融看何進不起,本來就不想來,於是便立馬搶了拜貼就跑了。當時便有門客說,孔融太不拿您當回事了,不如遣門下劍客刺之。又有門客說孔文舉海內有名,不宜害之。何進欣然從之。可見一朝得意的大將軍何進,還是有容人之量的。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是楊賜的門生。楊賜是誰?天子帝師,人品聲望幾近完美的一個人,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都是世代高門,宰輔數出,但時人風評,楊氏名望卻在袁氏之上。所以說何進壓根就不笨,天子一下詔,何進馬上就明白,有人給他穿小鞋了,這人想都不用想,就是宦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