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 (1 / 2)

有了劉備這股生力軍,孫堅後顧無憂。兩軍合力,先是大破區星於長沙城郊。黃忠披堅執銳,於萬人中梟區星首級而還。

而後兩軍又討平零陵、桂陽之賊,旬日之間。三郡悉平。劉備、孫堅齊上表至朝廷,未幾,朝廷封賞下來,進封劉備為廣陽侯,封孫堅為烏程侯。

時關羽在側,回營後心有不忿,道:“主公昔年以一己之力討平荊州黃巾,又數有軍功於國,至今日方得縣侯之封,孫文臺何德何能,竟一戰而與主公並列?朝廷何其不公也!”

劉備責道:“雲長,休得胡言,朝廷自有法度,且汝亦親見文臺之功,可曾有虛?”

關羽退下後,劉備心中也自疑惑,他倒不是嫉妒孫堅封侯。而是疑惑孫堅在朝中究竟有誰相助。大漢慣例,不歷縣之令、長,不得為郡守。袁紹也好、曹操也罷,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歷來出仕大致都是郎官、縣令(長)、然後有政績者或入中央或外放為郡守。鮮有未歷令、長而直接升遷至太守者。就跟後世,沒有基層經驗,沒當過鎮縣一把手,高升部級以上的大員就會很艱難一樣。

孫堅數任縣丞不見升遷,而後轉入軍中,雖屢有軍功,但比之皇甫嵩如何?比之朱儁如何?比之盧植、曹操、劉備如何?皇甫嵩、朱儁也不過縣侯、鄉侯之封,盧植、曹操未見有封爵,劉備方面之帥臣,屢有殊功,也不過是亭侯、鄉侯。孫堅若無人奧助,怎會從軍司馬、議郎直接拜長沙太守?破了個長沙賊,怎麼會直接就縣侯之封了?

劉備帶著深深的疑惑,返回了帳中。

不過劉備也沒打算去試探。他此時的身份和地位,還不足以去拉攏孫堅。且再看看罷。

冬月,太尉崔烈罷,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十二月,休屠各胡叛。

從這時起,大漢徹底亂了,四方兵寇無時不起。叛亂不休,天下騷然,四海動盪。

中平五年春,大赦天下,休屠各胡寇西河,殺郡守邢紀。

二月,有星孛於紫宮。

黃巾餘賊郭太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自號白波軍。

三月,休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又與南匈奴諸部胡人合縱,殺羌渠單于。

四月,汝南葛陂黃巾起,攻沒郡縣。

六月,益州賊又起,賊首馬相托名黃巾,合聚疲役之民數千人,先殺綿竹令,又破雒縣,殺益州刺史郗儉。旬月之間,連破蜀郡、犍為等郡,聚眾十餘萬,自稱天子。一時聲勢無兩。巴郡太守趙部徵發大軍討伐,反被馬相擊破,殺趙部於陣前……

以後諸月中,天下各地,無有不叛者。或託名黃巾,或是依附之義從。攪得天下動盪,難以安寧。漢家朝廷兵力不濟,一時之間不禁焦頭爛額。真的是按下葫蘆又冒起瓢。亂哄哄一片。

如果說黃巾賊兵復起,還在朝廷意料之中的話,南匈奴叛亂,那就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了。

南匈奴自內附以來百餘年,向來唯朝廷之命是從。此番叛亂,卻是起源於張溫徵發烏桓突騎之事。

要說漢家朝廷,以夷制夷的手段還是玩得出神入化的。史料中明載的徵發異族蠻兵平定叛亂的事例多不勝數。前番,張溫徵發烏桓擊羌人。烏桓突騎因軍糧不繼而叛亂歸國,與張純等人勾結叛亂。天子又下詔書著南匈奴發兵討伐勾結在一起的烏桓、鮮卑叛兵。

南匈奴單于羌渠倒是很聽話,他本是前護匈奴中郎將張脩殺了單于呼徵所立。張脩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他對漢廷的命令向來是貫徹到底,說一不二。接到天子的詔書後,羌渠命長子左賢王於夫羅領了精壯出發。

結果於夫羅帶了部眾剛跑到河東地界,國中部眾就發生了叛亂,原因很簡單,有人造謠說大漢如今動盪難安,以後只怕戰事不斷,要這樣的話,漢廷不斷徵發族人,那部落精壯豈不是要死傷殆盡?

結果國中部眾就信了,剛好休屠各一部又在造反。休屠各,又稱屠各或休屠,南匈奴十九種中血脈最尊貴者,可以說是南匈奴的王族,歷代單于便出自此脈。王族都有人叛亂,那還說什麼,就一起反了吧。

剛好休屠各部對羌渠單于多有不滿,懷念枉死的單于呼徵,於是便聚眾十數萬,一起把羌渠也給殺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