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等人聚眾十餘萬,兵屯遼西肥如城。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兩人在幽州興風作浪,還大發文書,遍告天下,說漢祚將終,而天命在張舉,希望天子能夠主動避位,敕公卿前來奉迎……
朝廷看到這份佈告,哭笑不得。天子震怒的同時,卻也不禁深深的懷疑以這兩人的智商,是怎麼做到二千石高官的?
於是朝廷義正詞嚴的回覆了一封敕書,叱責張舉、張純屢受國恩,卻不思為報反而作亂,禍害百姓、連累家族。實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朝廷不忍見兩人身死族滅,如今可速前往京師請罪歸降,天子仁德,只誅你二人,不牽連你族人……
張舉、張純得報大怒,打算給漢廷點顏色看看。於是令烏桓峭王等率步騎五萬,寇掠青、徐、幽、冀四州。攻破清河、平原等地,殺害吏民。
天子聞訊大怒,因劉備軍在荊州,而荊州無事,故欲詔劉備軍進幽州,討伐不臣。時張讓在側,不欲使劉備多建功。於是進讒道:“劉備年未而立,而軍功卓著,今天下紛亂,若使其一人立功,日後誰人能制?還請陛下以社稷計,另遣別將。”
天子腦子裡面轉了轉,覺得張讓說得挺有道理。不過他在用人一途上,倒是非常自信,向來就是用人不疑,這點在宦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天子根本就不怕自己制不住劉備,而是想著怕劉備功勞立多了,其餘邊將宿老心中不平,又肉痛爵位……
於是眼珠子轉來轉去,目光落在了宗正劉虞身上。劉虞之前就任過幽州刺史一職。在任上幹得還不錯,施教化,行德政,當時各族人民都團結在劉刺史麾下,和睦共處,幽州一片安寧。而鮮卑、扶余、烏桓、穢貊等部,不但不擾邊作亂,還隨時入朝進貢。劉虞在幽州的聲望不是一般的高啊。又是宗室重臣,嗯,就他了。
不過,劉虞在軍事上卻弱了點。嗯,聽說公孫瓚不錯,之前張溫等人各有舉薦,便著其為騎都尉,受劉虞節制,統率幽州邊兵,征討叛軍。
訊息傳到荊州時,劉備很忙。武陵蠻又叛了。劉備方遣了一枝軍前往相助荊州刺史****平叛。沒多久,零陵人觀鵠又自稱平天將軍,起兵寇桂陽,剛到任的長沙太守孫堅正打算進討,後院又起火。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率眾數萬叛亂,圍攻城邑,燒殺掠奪。而零陵、桂陽又有賊首周朝、郭石等率徒眾,與眾賊相互呼應。
一時之間,荊州南部四處烽煙,孫堅焦頭爛額,自料兵力不濟,於是移書往劉備處求救。劉備得書,欣然領兵南下。
到了長沙,孫堅來迎,兩人把臂大笑。涼州共事一場,孫堅是欽佩劉備品節才氣,劉備是欣賞孫堅勇武過人。兩人早就惺惺相惜,再次見面,自然熱切。
孫堅笑道:“玄德,某可是望眼欲穿,你再不來,某便危矣。”
劉備笑道:“文臺兄此言太謙,區區變民而已,比之涼州賊如何?又豈能擋文臺兄之煌煌軍威。”
劉備又把眼光掃過孫堅身後的四條虎虎生威的大漢,然後又道:“更何況,文臺兄麾下,四位虎將威風凜凜,須不是好惹的!”
孫堅聽完,哈哈大笑,於是便讓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前來拜見劉備。這四人劉備在涼州便已見過,於是一一還禮,溫言相談。
劉備又著關羽、黃忠見過孫堅。孫堅心道,我麾下四將是虎將的話,你這二人算是什麼?神將麼?再一看,似乎少了二人,於是道:“玄德,今日雲長、漢升俱在,為何不見益德及守正?”
劉備笑道:“益德前次破南陽賊,右膀中箭,箭矢有毒,於是我著他於營中靜養。守正則是被荊州刺史王使君討去平武陵蠻去了。”
於是眾人閒話已畢,共入營中不提。
感謝書友無痕@LOVE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援。